老小区,治理难,是基层一线社区面临的普遍痛点。
南京市秦淮区洪武路街道的龙王庙社区地处老城中心,紧邻新街口,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常住户5200户,总人口约14000人,老年人口3300余人。辖区内建筑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老旧、无社会物业小区多达31个。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个与“老”字结缘的社区。
以“5X”党建工作法夯实基层治理根基,龙王庙社区破题老小区治理难。在洪武路街道的组织领导下,龙王庙社区积极作为,整合多方资源,通过“信引领”“星服务”“新生活”“心治理”“薪联盟”等创新举措,着力打通基层治理堵点,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社区居民一家亲,用“心治理”,打造“星服务”。龙王庙社区针对辖区内小区治理现状,展开探索实施“党建领航·红色管家”行动。
辖区内老旧、无物业小区多达31个,对于这种“老、旧、零、散”,临街独栋、不成片区的小区,传统的物业企业因为收益和运营成本悬殊而不愿进驻。2021年,社区党委整合联盟单位资源,兴办了一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社区智慧物业数字化服务中心”。通过“小区监控全覆盖+人工智能大门+智慧社区系统植入”的方式,对辖区内老旧小区的流动人口、治安问题等展开智慧化管理。
首先,龙王庙社区给无物业小区安装了监控,在车棚和充电桩附近安装了智能烟感报警系统。对偷倒建筑垃圾、高空抛物等行为,使用智能化监控辅助管理,对独居空巢老人日常生活起居存在危险的问题,也用“智能手环预警+人工随时响应”手段进行服务。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其他焦点问题,落实“7*24全时办”,有效打通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为老旧小区治理翻开新的篇章。
拓展文化内涵“新生活”
秉持“信引领”,打造“新生活”。小火瓦巷,是很多老南京熟悉的街巷。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小火瓦巷79号曾是中共中央社会部上海情报站南京情报组所在地,火瓦巷小学为中共白下小教支部成立之地,雨花英烈李耘生曾在这条街巷组织地下党开展过革命工作。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记忆,小火瓦巷已完成改造升级,成为南京市建委打造的首个党建开放平台——街巷党群驿站,为居民提供了“小而精”“小而美”的公共空间。
此外,龙王庙积极拓展社区文化内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构建邻里文化特色,走出一条邻里文化与和谐社区互动发展的新路。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的同时,更是增加了组织的凝聚力与感召力。
筑牢疫情防控网
2018年,龙王庙社区携手区域内外单位共同成立了“薪火V来”党建共建联盟,实行“党建工作共抓、组织交融共建、困难群众共帮、资源整合共享、重大活动共办、文明城市共建、红色文化共筑、发展事务共商”服务机制。经过几年的发展,联盟单位已由最初的12家增加到了现在的30多家。
疫情期间,党建联盟作用凸显。作为联盟单位,南京市发改委多年来坚持常态化开展帮扶社区困难家庭活动,尤其是每当疫情进入关键期,都主动与龙王庙社区深度对接,及时沟通,第一时间成立抗疫志愿者“先锋队”,奔赴社区防疫一线,日夜值守防控点,摸排流动人员信息。同时,他们还积极筹措防疫物资,想方设法给社区送上急需的消毒水、口罩、医用酒精、方便面、矿泉水、帐篷等防疫物资,助力社区防控抗疫工作顺利开展,为全社会树立了助力抗疫的关键范本。
图为龙王庙社区全民核酸点 龙王庙社区供图
记者:王刚、刘婉如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