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东台市一小不断优化作业管理,提高作业效益,提升育人品质,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奠定制度保障。学校先后召开各级各类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双减”背景下作业管理的新要求、新路径、新举措。同时,组织人员深入一线调研,听取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出台了《作业设计统一制度》《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作业教师试做制度》《作业印制审批制度》《作业三级督查制度》《作业免写休息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学校作业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推行网格管理。学校严格贯彻“双减”政策要求,严格把控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建立完善的每日作业公示制度和教师试做制度。同时,建立了从班级到年级组,从教研组到教科室的网格化作业督查机制,实行日统计、周反馈、月表彰,不断提升规范学校作业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学校还将“双减”工作纳入各年级部综合评价范围,作为学校常态化督导内容,定期通报各年级组“双减”工作推进情况。
丰富作业形式。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自身能力和需求,学校加强统筹协调,注重学科融合,注重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书面作业基础上,量身定制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生从简单、机械、题海式作业中解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精神,又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同时,加强校本作业资源建设,通过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设计了《课堂作业》《周末加油站》《单元自主评价》等一系列高质量作业。
彰显作业梯度。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精心设计作业,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把作业划分为基础型、提高型、拓深型,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重点关注语文学科的阅读作业、数学思维训练作业、英语口语交际作业以及艺体技能提升作业,为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赋能。
完善作业架构。阅读作业:形成系统全面阅读书单。学校以“真阅读工程”为抓手,以双语必读、选读书目和国学经典校本教材为载体,辅以其他学科优秀儿童读物,以学科节为展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积极倡导学生自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让阅读内化为师生的一种自觉习惯。
实践作业:形成校本特色作业菜单。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和身心特点,充分挖掘身边资源,以“语文活动”“数学思维”“劳动实践”为主线,构建校本特色实践作业菜单,以小组合作与探究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在活动中学做人。
节日作业:形成年度节日课程体系。学校秉持“德育为先,学科并举”的办学思路,少先队通过多年的行动积累和整体设计,将每年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按照类目精心统整,连点成线,逐年强化实施。
学校重视学生作业完成指导,强化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课后服务时间,各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做到三个“及时”:全学科作业及时完成,本学科作业及时批阅,错误题目及时指导。结合学科特点,教师认真、及时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面批矫正或予以个别辅导;作业讲评不就题论题,而是举一反三,加强拓展和延伸,突出作业中难点、疑点的解惑和关键点的拓展;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
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作业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学校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另一方面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体系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评价方式多样化。作业评价有多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也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学校结合年段特点,在传统等级评价基础上,融入口头语言、书面评语、图形符号等评价方式,创设个性化评价机制,同时,通过优秀作业展示,放大优点、榜样驱动,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
评价标准个性化。“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抛弃以往那种绝对化的评价标准,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适当作出调整,对学生的作业评价采取层次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的标准,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作业评价中都有成功的体验。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