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欢迎上海新闻记者东北视察团照片"~
爱尚东台
2022-01-11



文物档案馆


文中瑰宝,画里金玉

文物档案馆

一座人文荟萃的宫殿

一片精神财富的海洋

一处接驳心灵的端口

......

文旅东台

推出《文物档案馆》专题

第四期

戈公振的一张老照片

......



欢迎上海新闻记者东北视察图案照片
 这张照片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戈公振1929年参加上海新闻记者东北观察团欢迎会时留念,由其侄戈宝权捐赠东台市博物馆。
 此件为戈公振研究,特别是戈氏第二次出访提供了实物佐证。记载了中国新闻界早期重大学术活动,是我国新闻盛事的历史见证。





文物故事

 戈公振,1890年出生在东台的一个书香之家,是我国二、三十年代著名的爱国进步新闻记者,我国新闻学和新闻事业史研究的拓荒者。

 戈公振博学多才,著作等身,终身奉献于新闻事业,其卓越的贡献,永远镶嵌在我国新闻史册。

 1929年,戈公振在此次东北考察中,受到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亲切接见。这张照片见证了我国历史性的新闻盛事,为戈公振再次奔赴东北,揭露"九·一八"日军侵华暴行埋下了伏笔。

 "九·一八 "事变后,戈公振以记者身份随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再次至东北,历时40余天,以笔为"枪",深刻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戈公振三次悄然进入沈阳城,冒死到"九·一八"事变发生地点,被日伪军逮捕仍不屈不挠。
 当时东北正被日军占领,临行之前,戈公振将生死置之度外,托堂弟戈绍龙给妹妹留下遗书:" 我誓死赴东北调查,一定要给广大读者有个真实的交代……"
 内忧外患之秋,戈公振毕生奉献我国新闻事业,以报业救国与启民,殚精竭虑,享年仅45岁。临终前,戈公振断断续续地对邹韬奋说:"在俄国有许多朋友劝我不要回国。……国势垂危如此,我是中国人,当然要回来参加抵抗侵略者的工作……"

 沈钧儒读了邹韬奋悼戈公振文后,挥泪写下四首豪情万丈的五言诗,拟写第四首诗时,悲痛欲绝,难以下笔,于是连续写四句"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短短五个字的背后是华夏文明传继千年的滋养,是十三亿中国人凝聚的力量。透过这张照片,可见一位新闻巨擘,一名普通中国人,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





文化传承

时光远去,照片的背后灼热的情感、激昂的岁月依然滚烫。近代之中国,在先辈铮铮有声的脚步中,沧桑砥砺,前行未断。

初心不忘,使命在肩,时代的印记告诉我们,将走向何处。极目不见故土,抬头却是同一片星空。


韩文村对独居老人进行消防安全巡查
爱尚东台
2021年度东台市人民政府专利奖获奖名单公布,安丰一家企业光荣上榜
爱尚东台
东台安丰国贸农庄荣获2021年度省级“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学校”称号
爱尚东台
东台市一小:相约校园 “警”彩纷呈
爱尚东台
宋代的“教育轴心”ll西溪讲堂(五)
爱尚东台
"欢迎上海新闻记者东北视察团照片"~
爱尚东台
精选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