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档案馆
文中瑰宝,画里金玉
文物档案馆
一座人文荟萃的宫殿
一片精神财富的海洋
一处接驳心灵的端口
......

文旅东台
推出《文物档案馆》专题
第五期
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1917年著名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出于对母亲家乡的感情,来东台独资收购濒临倒闭的荣泰电气公司,改称为"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张謇修建厂房,增加股金,购置设备,于当年发电,为当时苏北用电照明之先。




文物故事
张謇,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1894年状元。中日甲午战争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救国"之路。
他以强毅之力行其志,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东台电力起步较早,但规模微小。早在民国初年的1913年,上海人姚祥堂即在东台招股5万元筹建"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虽经两年的筹划,后因管理不善,濒临倒闭,终未发电。
张謇的祖母吴氏和母亲金氏均是东台人,家族与东台有着割舍不断的桑梓情结。他收购电厂后,在此基础上增加股金,修建厂房,安装75马力(4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1台,并增加和充实技术人员于当年年底发电,每天晚上6点送电,9点打烊。从此给台城黑夜送来了光明。
该厂初期仅有10多名职工,几十家用电客户,开启了盐阜地区用电历史的先河,是江苏当时使用电光源照明的最早县城之一。
随着时代的更迭和战乱影响,电厂也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1938年1月,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接管,由县商会资助,更名为"东台电厂"。

抗日战争期间,电厂多次躲过日军轰炸,每当得知伪军清乡和日军扫荡轰炸时,电厂都提前拉出长短不一的"呜一呜、呜嘟"的汽笛警报声,提醒人们及早躲避。
1943年农历6月25日,日军扫荡台城,出于想长期侵占并利用电厂为其服务的野心,只是在电厂前用机枪狂扫了一阵便撤离。如今日军扫射后散落在砖墙上的弹孔还在,敌军在大门上戳刺留下的刺刀痕迹仍清晰可见。

解放后,新东台电厂于1959年1月6日搬迁,原老电厂建筑结构受西方特色建筑的影响,是一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实物价值的近代建筑物。它反映了东台地方民族工业的发展史,已成为东台近现代工业发展的标志和象征。

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建成张謇纪念馆,体现东台人民对张謇的怀念和敬重。除了投资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张謇还先后在东台创办多家企事业单位,如母里师范、贫民工场等,为东台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传承

文物是历史的代名词,是过去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如今明灯朗照下,我们当为中国历史的厚重而自豪。

【END】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