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开学第二周,我省各地小学、初中的新学期课后服务全面启动。近日,记者采访发现,经过上一学期的探索和总结,本学期开学以来各校课后服务正进一步优化完善,家长对孩子课后服务的选择更加理智。与此同时,学校、家长和学生也普遍希望有更多社会资源能够与学校课后服务的课程相结合,让课后服务课程更加专业化、丰富化。
学生参与踊跃 选择多样理性
去年9月,“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全省各地积极推进课后服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方便合理安排时间及内容,学校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A、B、C三个时间段的课后服务供家长选择:A时间语数外老师进班辅导作业,B时间段社团活动,C时间段延时看管。其中延时看管持续到下午6点,如家长仍无法来接学生,学校继续予以托管。
在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记者了解到,全校2900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有2600多人,参与率达93%。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从2月14日开学第一天起就启动了课后服务,目前学生参与率达到97.5%,与上学期持平。小营小学全校近1300名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99%。开学前,不少学校提前向家长发放课后服务调查问卷并进行课后服务报名。结果表明,各校报名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数量居高不下,而家长给孩子选择A时段的课后服务占大多数。
人人有特长 生生都参与
“同学们,看看你们电脑上的页面都有什么?”在中山小学的微机室里,同学们正在上畅学编程课,大家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上老师的操作。与此同时,其他教室里小主持人、国画、竖笛等社团的孩子们,也在老师指导下认真训练。大操场上,足球社团的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着各种体能训练。
中央路小学在对家长和学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新学期继续优化课后服务。根据办学特色,在上学期基础上新增多项孩子们喜欢的阅读、游戏、艺术科普、体育活动、劳动技能、拓展训练等素质教育活动。该校老师介绍,新增的课程推出不久就被学生选完了。
盱眙县第二中学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切实做到“人人有特长、生生都参与”。
面对疫情,苏州学子们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大家学习兴趣丝毫未减。很多学生通过江苏有线“名师空中课堂”《课后服务》栏目学习到很多艺术课程,让居家学习生活依然丰富多彩。
引进优质资源 提升课程水平
不过,也有少数学生家长和学生没有参与课后服务。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作出别样选择?
中山小学副校长赵刚表示:“不参加课后服务的家长,一般都是对孩子的自主学习、素质提升、兴趣培养等有个性化需求,对这部分学生的课后服务费学校也会给予减免补助。”
记者就此采访了一名三年级家长。该家长说,去年给孩子报了A+B两个时间段的课后服务,今年只选择了A时段的作业辅导。“我们家孩子喜欢跳舞,但是学校的舞蹈社团学的内容都非常基础,还是需要去外面的机构学习。”
针对家长、学生的需求,长江路小学副校长陈雯表示,在提质增效方面,学校始终在总结经验,除了本校老师参与之外,还会引进一些校外优质资源,从而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学期我们引进了非遗传承方面的内容,请一些博物馆老师前来授课。学校还积极开发家长资源,不断提升专业性和丰富性。我们也在慢慢形成常态化的长期合作。”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会有更多像图书馆、少年宫、艺术和体育等优质资源进校园,通过整合社会力量,让课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记者:鲁冬妮 韩正阳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