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白衣本色 无悔选择
社区新报
2022-05-12
致敬最美的白衣天使

从呱呱坠地、生病护理,直至临终关怀……南丁格尔之灯,几乎光照你我一生,温暖而坚定地守护着世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他们更是白衣执甲、负重逆行,向大家展示了白衣天使的坚毅之光。

5月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国护士总数达到55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人,护士队伍数量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

5·12国际护士节前夕,《社区新报》采访了几位有不同经历的男护士、女护士、还在学校的“准护士”,倾听他们守护病患、守望未来的心声。

守护小天使的“超级奶爸”

一提到护士这个职业,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穿着白色制服、温柔可爱的女性护士。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男护士正走上护理岗位。

王飞祥,就是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的一名男护士。这里的患儿大多是出生不久的婴儿,家长不能陪护,护士们就担任起了“临时爸妈”的角色。新生儿每两三个小时就要更换尿布、喂奶进食,护理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日夜颠倒。新生儿皮肤娇嫩、皮下脂肪薄,护理需要技巧,耐心和细心更是不可少。

“记得刚来新生儿监护室轮转的时候,看到那么多婴儿,小小的、柔弱的身体,躺在暖箱里。那时候我的内心是很忐忑的,生怕自己照顾不好他们。”回忆起刚上岗的那一刻,王飞祥仍很激动,“到今天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换尿布、喂奶时,小心翼翼又手忙脚乱的样子。当时同事们都非常照顾我,教了我很多知识,渐渐地我也学会了照顾宝宝,打心眼里爱上了宝宝。”

王飞祥曾护理过一个26周早产的婴儿,刚送来时体重不超过1公斤,孩子的爸爸非常紧张,不停地向医生护士询问宝宝的病情,签字的手也微微颤抖。后来,王飞祥了解到这是一个失独家庭,夫妻快50岁才又拥有了一个孩子。“看着那位父亲的神态,我真切感受到救治一个孩子,就是点燃一个家的希望。”当最后把3.5公斤的孩子交到父母手上,看着夫妻俩那开心的神情,王飞祥感觉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一起慢慢变老一起守护生命

刘影影是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血透室护士长助理,丈夫张莹是该院骨伤科医生。刘影影刚来医院时,就被分在了骨伤科。当问她为什么会找一个医生做伴侣时,她直言自己是被一个很小的细节打动。一次手术后,张莹注意到病人的腿还放在外面,刚做完手术的患者容易受凉,他赶紧上前帮病人捏好被角。“就这一个细节,我觉得他能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一定是名好医生。”

没多久,两人就走到了一起。恋爱、结婚直到现在有个可爱的女儿。谈起家人,刘影影满是亏欠:“我们平时都很忙,女儿也算是从小在医院长大的。有时候我半夜接到电话就要立刻去医院,这也培养了她独立的性格。”受父母影响,还在读小学的女儿已经开始在课余时间翻看医书。

还有一件让夫妻二人始终无法释怀的事情,“没能见到我公公最后一面,是我和老公一辈子的遗憾。作为医护人员,有更多的病人需要我们,我们责无旁贷。”在接受采访时,尽管难掩悲伤,但刘影影坚定地表示,他们夫妻俩将会用医者的坚守告慰离世的父亲。

作为同一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家的饭桌上经常出现这一幕:两人吃着饭先是聊生活,没一会儿就聊到了工作。不是讨论某个病例就是讨论工作上的问题,双方还能各自站在医生和护士的角度来分析。除此之外,刘影影还跟张莹有个约定,不管大小手术,从手术室出来后不要先回办公室,一定要对门外焦急等候的家属说句:“手术很顺利,家属请放心。”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足以让家属像吃了颗“定心丸”。

在全省各地,像这样的夫妻档白衣天使还有许多。他们奋斗在一线,相互扶持,携手前行。

做病人最温暖的港湾

由于防疫工作抽调人员的需要,如今南京很多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都有所增加。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肿瘤病区的护士,每人分管的病人数就从9名增加到了12名。此外,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做好核酸采集工作。周舟,就是其中一员。

上周的母亲节,周舟好不容易休息一天,本打算带妈妈和女儿出去过节。但一觉醒来,发现妈妈因老家临时有事,已经坐车走了,还留下一张纸条:“要好好吃饭”。想起自打3月份妈妈从老家来南京帮自己照顾女儿,自己都没带妈妈出去逛过一天,拿着字条的周舟,瞬间泪流满面。

周舟说可能是在肿瘤病房的原因,自己比较感性:“同为女性,可能更能理解病人承受的巨大痛苦。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所以只要病人有问题,我们尽量都‘有问必答’,也是希望帮助患者重建治愈的信心。”

虽然工作上总会接收到一些负面情绪,但周舟表示会坚守护士这个职业,并且把更多妇科知识传递给女性,用爱心、精心去呵护每个生命。

薪火相传身体力行着白衣

今年,李涵即将结束在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的学习生涯,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护士梦”。

提及拥有这个梦想的原因,李涵说,这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15岁时,李涵的家人曾患恶疾需要手术。陪护期间,他全程目睹了医护人员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这让他倍感温暖。感动之余,他也想身体力行,将这份关怀带给其他病患。

在学习护理专业的过程中,李涵发现,相较女同学来说,男性的动手能力没有那么细致,在人文关怀方面也稍显不足。面对这些差异和困难,李涵一直努力克服、积极学习。

在校五年期间,李涵从第二年就开始参加护理技能大赛。在学校和老师们的培养下,他从参加集训到成为正式队员,最终在60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省护理技能大赛中职组二等奖,高职组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也为他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李涵说:“这次参赛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每当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全力以赴,就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帮助。”

毕业季即将来临,李涵经常想象自己身着护士服,为了病人的健康而奋战在一线的身影。他希望能把所学到的知识,都化为帮助病患的力量。

记者 鲁冬妮 刘婉如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健身券免费申领,你运动了吗
社区新报
白衣本色 无悔选择
社区新报
中国精准营养与健康KAP真实世界研究项目启动 安利加码个性化营养
社区新报
江苏消防出台“十项刚性措施” 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消防安全
社区新报
百岁“人民艺术家”离世,她留下的四条养生经值得我们学习!
社区新报
我的养生经,是一张作息表
社区新报
精选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