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弘扬渡江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社区新报
2022-07-08



南京是一座革命之城、英雄之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贯穿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孕育出以雨花英烈精神、渡江精神等为代表的南京红色文化。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同志气势磅礴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将记忆拉回到73年前:在枪林弹雨的长江上,百万雄师气吞万里如虎。他们身后,上万名船工不惧牺牲,划桨掌舵运送战士横渡长江;上千万名群众踊跃支前,喊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人民军队以木帆船突破敌军“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

正在给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同学们讲述这段炮火硝烟历史故事的人,是渡江胜利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吴小宝研究馆员。30多年来,他穿行于馆藏史料里,越发读懂胜利背后的人民伟力,也不断传承着这种力量,努力让渡江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研究革命精神三十载 汲取红色力量践使命

吴小宝曾在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工作了很长时间,从事国共南京谈判史的研究,是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理事、周恩来研究专家。30多年来,他亲耳聆听了许多原中共代表团老同志的口述历史,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汲取了史学界、学术界的众多研究成果,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

“出版一部专著,对国共南京谈判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全面认真的梳理,是我多年的心愿。”2008年,吴小宝撰写出版了专著《周恩来1946年在南京》,深受学术界好评。2020年,他在此基础上修订出版了名为《赢得人心的较量——周恩来与国共南京谈判》的专著,他将该书当作30年从事周恩来与国共南京谈判研究的心血凝结。吴小宝说:“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在南京谈判期间,表现出的大智大勇、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与民主人士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坚守纪律、服务人民的自律精神等,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从梅园新村纪念馆到渡江胜利纪念馆,吴小宝知道自己始终肩负着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2019年2月,渡江胜利纪念馆进行应急消险工程,同年10月进行“京电号”小火轮文物保护修复工程。2020年9月,纪念馆用了近一年时间进行整体修缮改造工程,2021年7月整体修缮改造工程完成并对外开放。现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基本陈列为“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同时还有由渡江胜利纪念馆一体化管理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配有游客中心、会议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报告厅。改造后,渡江胜利纪念馆服务功能更加健全,服务内容更加丰富。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渡江精神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追击阶段发起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战役,也是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强渡江河进攻战役。渡江作战,船只是首要问题。“京电号”就是1949年4月在南京江面上率先运载解放军过江的“渡江第一船”,它是一艘老式的钢质蒸汽机动力船,长23.1米,宽4.25米。原本是电厂运输煤炭的小火轮,并不适宜载人,但为了过江,不得不派它上阵。“为了保证战士们的安全,小火轮一次最多只能载120人,1949年4月23日零点开始,它往返于下关、浦口之间,连续作战11个小时,完成了它‘职业生涯’中最光荣的任务。”吴小宝自豪地讲述了“京电号”的故事。

2021年6月,吴小宝入选“全国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他以“修船九件套”为题,通过短视频形式,从“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生动讲述了渡江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渡江的感人故事。渡江战役期间,“要人有人,要船有船,要粮有粮”,支持大军渡江。有个叫段祥富的渔民,送大军过江时,船被炸开大洞,他迅速用“九件套”把船洞补上,“老伙计”刨斧榔锤锯凿锉等修船工具,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民众同舟共济的初心,留存下了百年奋斗路上壮丽的英雄篇章。

图为庆祝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3周年升国旗仪式 

烽火硝烟远去 渡江精神永存

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孕育了伟大的渡江精神。时光悄悄走远,战争的硝烟散去,但激荡在人们胸中的那团火热永不熄灭。

如何使纪念馆成为培根铸魂的“红色课堂”?记者了解到,该馆推出了“我是小小宣传员——党的故事我来说”线上活动。来自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四(5)班的樊歆瑶说:“我作为红军老战士和渡江战役老战士的后代,有责任有义务讲好宣传好革命先辈们的每一个红色故事,在南京这座‘红色城市’继承好、传承好革命先辈们的血脉和精神,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纪念馆还引导广大青少年学好“四史”,讲好党史故事。其中,“种下红色的种子”馆校合作课程是由渡江胜利纪念馆与南师附中树人学校联合打造的系列社团课程,以“探”“读”“悟”“践”的方式构建学习流程,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南京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起到学史有形、润物无声的效果。

吴小宝说:“未来,渡江胜利纪念馆将以立德树人为立足点,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整合馆校资源,将博物馆文物、口述史等红色资源融入中小学课程,逐步形成我馆‘四史’学习教育系列品牌课程及配套教材、学案、材料包,向全市中小学进行宣传推广。”相信在这里,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将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正能量”,以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涵养城市文明气质,凝聚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记者 鲁冬妮

2022年7月08日《社区新报》头版点击查阅


【直播】致敬经典·少年说“七彩语文”第四届青少年讲读演大赛-个人赛
韩正阳
镇江多部门联合为船民送去“清凉”
江苏头条
最新排名!江苏省中医院持续领先
社区新报
镇江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科技赋能,严防疫情境外输入
社区新报
“以青春之名,伴志愿同行”
社区新报
弘扬渡江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社区新报
精选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