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这个全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要这么做碳中和
奔流财经社
2021-11-12

二氧化碳就像是亚马逊丛林扇动翅膀的蝴蝶,引发了地球一系列的变化,不仅是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带来的热能,还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引发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自然灾难。


阻止全球进一步变暖,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已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碳中和”是达成这一使命的必须路径。


今年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也承诺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的“碳”指的是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 则是将一定时间内,全社会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实现二氧化碳“中和”的过程。


“碳中和”的要求打破了地方政府传统的发展路径,这场对抗二氧化碳的战役让个人、企业、政府不得不重新思考应对之策。




PART 1

碳中和两大痛点:碳管理和碳成本


实现碳中和的途径很清晰。


第一是降低碳排放,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同时大幅增加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第二是增加碳吸收,有自然碳汇(植树造林等)、碳捕捉、封存等多种方式。

对于政府来说
实现碳中和痛点在于有效的碳管理

一方面,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加大了碳中和难度。 碳中和之前,各地经济还会继续发展,对能源需求也会增长。 能源转型委员会(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 ETC)与落基山研究所(RockyMountain Institute, RMI)预测, 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将是2018年的两倍。政府需要提前进行能源预测、能源规划、能源投资等保证能源供需平衡。


另一方面,碳排放全生命周期松散且难以追踪。 比如在一个市区中,既有发电企业,又有耗能大户。 在传统电力模式下,我们仅关注“发电 - 输电 - 配电 - 储电 - 用电”,各个节点之间彼此孤立,且全链路存在大量“哑设备”,各个环节互相不知道彼此能源转化情况,政府碳排放管理难度大,如果依靠人工追踪碳排放,效率低且不透明。

同时,实现碳中和要兼顾经济发展。 降碳不能“一刀切”,目前阶段下,高碳排企业仍然关乎经济与就业,需要平衡减碳目标与经济发展,有序碳中和。 因此搞清楚企业每一克“碳”的来龙去脉, 合理地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碳管理 是政府减碳的基础。

什么叫合理的碳管理:

就是能源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将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创新融合,高效管理能源生产、传输、储备、使用的各个环节,减少不必要的碳排。

对于企业来说
实现碳中和的痛点是成本

对企业而言,实现碳中和意味着更严格的碳排标准和更高的碳排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会反映到企业生产成本中去,降低企业竞争力, 因此从企业角度,推进碳中和动力可能不足。

基于此,当地政府需要完善碳排放政策。

一个市区可能有很多家企业,每家企业的碳排放情况都不太一样,积极性也不一样,这需要针对性地制定减碳相关鼓励政策。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我们需要一个“碳看板”,记录企业详细的碳排放情况、分析碳排放趋势等。 “碳看板”将成为企业制定节能减排措施的依据,也是政府针对性碳排放政策帮助企业降碳的关键前提。

碳中和任务艰巨,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已经有一些先试先行的优秀示范案例。


PART 2

无锡是如何破解碳难题的?

9月6日,无锡高新区与绿色科技企业远景科技集团正式签约,携手共建方舟“双碳双控”管理平台,助力地方政府在双碳目标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化、碳中和时代的区域碳管理“绿色样板”。


国家双碳战略下,无锡一马当先,正在先试先行,加速推进“零碳”城市的建设。


无锡高新区正是无锡市乃至江苏省的碳中和管理先行实践示范区。


无锡的经济密度和发展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今年上半年,江苏无锡以16.5万元的人均GDP,超越深圳,成为全国人均GDP第一的城市,无锡的GDP总量也排在全国第14位。无锡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基础好,但也是排碳大户。


无锡当地企业中,不乏新能源、碳中和的领军企业,此次为无锡高新区打造“双碳双控”管理平台的远景科技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


同时,碳中和的实现离不开物联网,无锡也是整个中国的物联网“产业高地”,2020年物联网产业产值达到3100亿元。


无锡高新区具有实现“碳中和”的良好基础。无锡高新区大力推行绿色、低碳、可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单位 GDP 能耗下降 18%,降低到 0.2 吨标准煤/万元,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中国宣布“双碳”目标后,无锡高新区积极探索碳中和路径。


今年5月19日,“零碳科技产业园”在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挂牌成立,太湖湾科创城积极推动金融赋能科技,带动绿色产业发展。



这次无锡高新区和远景科技集团共建的方舟“双碳双控”管理平台是远景以“顶层设计、集中控制、实时统计、及时预警、提前规划、系统优化”为指引,通过在政府层、园区层和企业层分别部署相应碳和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内能耗、碳耗全流程实时统计、精准跟踪和及时预警,构建企业、园区、政府数字化碳管理体系。


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在签约现场表示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无锡”这个名字寄托了古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希望制造青铜兵器的锡不再使用。无锡在历史上经历了从有锡到无锡的过程,最终定名无锡。在碳中和的举国战略下,无锡正经历一次从“高碳”到“无碳”的新进程,“无碳”正成为无锡新的愿景和新的使命。这也是为什么远景和红杉要携手为无锡的零碳产业、零碳生态做出贡献,让“天下无碳”,从无锡开始。



无锡高新区有上千家规模以上企业,都面临着减碳的挑战。


签约当日,政府级方舟“双碳双控”平台正式落户无锡,首批约200家企业中的代表正式签约接入。


方舟“双碳双控”管理平台将帮助企业实现实时盘查全价值链碳排放数据,打通各项数据申报,持续跟踪自身能耗及节能项目,一键采购绿电、绿证,连接碳市场,并结合能源管理降耗减碳,实现碳中和闭环。


据悉,方舟“双碳双控”管理平台在高新区试点后,将逐步向无锡全市拓展。



签约同日,由远景科技集团与红杉中国共同成立的“远景红杉碳中和基金”也正式落户无锡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位于无锡高新区的“红杉低碳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和“远景零碳数字创新中心”亦正式揭牌。


“远景红杉碳中和基金和低碳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将吸引大量技术创新机构,在方舟平台持续开发新的应用,不仅为无锡的零碳战略做贡献,更为中国和全球的零碳转型做贡献。”张雷表示。


依托方舟“双碳双控”管理平台、远景红杉碳中和基金与“红杉低碳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和“远景零碳数字创新中心”,一个集合落地项目、资本支持、创新研究的零碳生态正在无锡高新区形成。


无锡高新区形成了“一基金、两中心、一平台”的城市零碳发展“无锡样板”。


PART 3

“方舟”护航 打造“双碳”最优实践

无锡高新区政府基于远景方舟“双碳双控”管理平台加速实现碳中和转型。

这个平台有什么本领,为什么能替偌大一个地方政府管好“碳账本”,解决“碳难题”呢?

基于远景强大的EnOS智能物联数字底座,方舟“双碳双控”平台帮助企业快速完成耗能设备的碳排采集和计算,从而实现实时精准的碳排放量度量和统计。

通过“一屏控碳”的功能,企业、工厂,甚至城市产生碳排放和碳中和的数据都接入云端,实现实时跟踪、管理。

摸清家底

无锡高新区一直是无锡的经济龙头,在地方经济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高新区的总能耗将会继续上升,万元 GDP 能耗也可能上升。

在这个背景下,摸清自己在未来总的碳需求、碳消耗情况、碳排放变化趋势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

举个例子,在高新区的企业中,有一些是产能企业,有一些是用能企业,还有一些市政主体。其中产能企业又包括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火力发电企业等;用能企业又包括工业企业、写字楼建筑、物业公司等;市政中又有路灯、充电桩、储能装置等。

摸清家底就是要 把这些产能、用能、储能实体当下及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将要产生多少能量,将要消耗多少能量,以及又能存储多少能量,对这些数据进行核算,并将碳排放变化趋势等数据统一接入大数据平台。

此时高新区政府可通过远景方舟“双碳双控”管理平台对全区进行碳数据盘查,实时掌握万元 GDP 能耗指标、万元 GDP 碳耗指标的变化趋势。

通过方舟“双碳双控”平台的碳盘查功能,可以做到:

1) 灵活、实时、准确的获得活动数据采集方案;
2) 得到分排放源类型、分地区的权威因子库;
3) 分时分地的精细化实时碳排放强度在线计算分析;
4) 分行业、分类别的碳核算方案及报告指南。

打通任督二脉


产能耗能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往往是一个个信息的孤岛,每一克碳都没法实现闭环管理,需要依靠人工管理,耗时耗力,还容易被篡改,很难实现高新区整体统一的碳管理。


而在方舟“双碳双控”平台对高新区内企业进行了摸底排查之后,数据都会进入到平台的云计算中心,数据间的孤岛被打破。



因地制宜

打造地方政府最优双碳实践


不同的地区可以采用不同的降碳策略,但这都需要建立在对能耗、碳排的实时监测上,并实时掌握动态变化,才能精准施策,兼顾发展与降碳。


如果在内蒙等风、光资源丰富地区,本地很多煤化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可以开发本地的廉价风光资源,就地生产绿电,去对冲高能耗。


以无锡高新区为代表的产业特征是产业高科技含量较高,高新区有大量外资企业,集中在高端制造方面,能耗总量并不大,近年来引入了半导体、数据中心等高新科技产业,能耗增长较快,就需要有的放矢地去控碳、控能耗。


对于无锡高新区,方舟“双碳双控”平台的好处就是,接入的企业数量越多,碳管理就越精确。


比如当整个高新区内所有企业、工厂、园区乃至社区产生的碳排放数据,覆盖电、暖、气、热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都接入云端后,通过碳管理系统实现“一屏查碳、一屏控碳、一屏减碳”,将企业能耗、碳排放和减排趋势等数据记录在案,形成“碳看板”,并对企业的“综合碳效”进行评级,为政府碳达峰碳中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对于企业端,方舟“双碳双控”平台还能实时监测企业或机构的碳足迹,自动生成碳排放报告,同时模拟及优化减排路径,直接采购绿电、绿证、碳汇服务,确保绿证/碳证的可追溯、数据可靠、不可篡改,最终实现“零碳闭环”。


这样通过多层级的能耗、碳排数据追踪,并接入本地的风、光资源,通过测算规划,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提前布局、系统优化,因地施策、精准施策,从而实现达成“双碳”目标的最优路径。


(原创 奔流财经社 何先生)

盘点前三季度无锡经济,一股新风只争朝夕
奔流财经社
这个全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要这么做碳中和
奔流财经社
谈村人已经过上了人人羡慕的生活
奔流财经社
常州疫情,没听到骂声
奔流财经社
拿着最好的一张科创牌,这次滨湖怎么打
奔流财经社
沙钢集团被立案调查了
奔流财经社
精选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