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着力健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材开发、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教师培养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
近年来,东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整合各类职教资源,着力打造区域职业教育“高地”。市委提出积极发展高水平职业教育,培养更多“东台工匠”。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东台中专校)围绕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孵化基地”和“储备库”,在“融合”上做文章,在“深度”上下功夫,更加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走上从规模建设向内涵发展的转型之路。
图为江苏磊达集团
对接产业,“定制”急需人才。紧跟东台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做到与地方经济“相生相伴”。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状况,动态调整专业。加大康养、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新兴产业类专业建设,特别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服务一产、三产专业上做足文章。通过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企业冠名、创新工作室等形式,为企业“定制”专业技能人才。每个特色专业(群)重点建设2-3家紧密型合作企业,基本形成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相互对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校企互通,共建“双师队伍”。构建“互兼互聘、双向培养”的校企共建机制,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名师、高级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补充到教学内容中;邀请乡土技能大师担任学校社团或兴趣小组指导教师,传承本土文化。同时,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鼓励教师担任企业专家顾问,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开展项目研发,促成校企深度合作“双螺旋推进”。
合作共建,打造“公共实习实训基地”。按照地方产业发展方向,打造集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和职业体验中心。吸纳社会、企业资金,采用“混合所有制”模式,积极创建“校中厂”和“厂中校”。同时,与企业共建一批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分校)和乡土人才教学实践基地。
创新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主动对接园区和企业,探索“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的办学路子,按照企业生产和学徒工作生活实际,实施弹性学习时间和学分制管理,探索“3+2”培养模式。学生实习期间,实行“双班主任制”,着力培养学生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四方联通,培植“产教融合型”企业。推行“园区+行业+企业+学校”的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园区的协调管理作用、行业的指导作用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发挥职校自身的技术和师资优势,与市内重点园区、规模企业合作成立相应产业学院,建立深度融合平台,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形成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创业创新实践、新技术推广交流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立足东台、依托东台、融入东台、服务东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既是任务,也是使命,更是担当。我们将认真贯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以高水平发展的生动实践,努力交上一份东台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答卷!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