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多=排毒? 听听中医怎么说
随着气温的升高,有的读者往往感觉“一动一身汗”。不少人认为出汗是好事,可以“排毒”,但真是这样吗?
中医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且汗为心之液,是由人体津液蒸化而成。通常来说,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
南京市中医院中医杂病科谷鑫告诉大家,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出汗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如常常汗出,活动更甚的为自汗;睡着后出汗,醒来即止为盗汗;大汗不止而汗出如油,呼吸微弱为脱汗;急性发热时,先有畏寒战栗而后出汗的为战汗;汗色发黄而染衣的为黄汗。另外,更年期综合征的出汗现象多考虑是肝肾阴虚或由心神不宁引起(现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汗症仍需以辨证为主,分型治疗。
自汗:
(1)营养卫气不和型:病人常自汗出,汗出畏风,苔薄白。
(2)卫气虚不固表型:汗出,极易感冒,不耐风寒,身倦,脉虚,舌淡苔白。
盗汗:
(1)心血(阴)不足型:多伴有睡后汗出,心慌气短乏力。
(2)阴虚火旺型:睡着汗出,醒来即止。五心烦热或每天傍晚低热(称为潮热),多梦不寐,甚至出现妇女月经紊乱。
黄汗:
汗出色黄染衣,发热烦躁,口中黏苦或口渴不欲饮,饮食差,尿黄。
战汗:
怕冷战栗,高热汗出,口渴烦躁。
脱汗:
为急病或重病,突然大汗不止或汗黏如油,萎靡无力,呼吸短促,四肢厥冷而病危。
另外,谷鑫表示,有心神不宁多汗证(多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现象,较为难治。现代医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导致的自汗,也可以此类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
记者:鲁冬妮
文都的声音~
出汗多=排毒? 听听中医怎么说
世界读书日 | 草木有本心,作家心中的故乡与异乡
《品读中国·南京》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央视综合频道敬请关注
《我为什么读书?》——《品读中国·南京》宣传片
4.23世界读书日,CCTV-1带您深度探访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一起期待南京高光时刻吧!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