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你是否有过这样一个梦想——在都市安静的一角、在面朝大海的沙滩上、在小溪潺潺的乡间……开一间小小的书屋。地方不用太大,三两平方即可;读者不用太多,志同道合就行。但书架一定不能马虎,必须要放得下足够多的书、承载足够多的梦。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读书人、爱书人,他们在圆了自己“书屋梦”的同时,也帮更多人圆了“读书梦”。走进这些书屋,翻开这些书,他们的故事,一定很精彩。
文采书屋
心灵歇脚驿站
文采书屋,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莲子营44号,长乐路与莲子营交叉口。这是一幢二层小洋房,红瓦尖顶、老虎窗、立式烟囱、带立柱的门廊……
这一切,都是依照民国教育家姚文采先生旧居的样式进行复建的。姚文采先生(1893—1958),原名蕴丰,安徽歙县人,与陶行知齐名,并称“陶姚”,曾任东南大学生物系教授,1932年与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私立中学“安徽公学”。2018年2月,作为秦淮区“转角遇见”项目首站的文采书屋对外开放。2021年,文采书屋以其独特之美,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南京市‘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
文采书屋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其中庭院占地200平方米,藏书2306册。人们可以在此借阅或购买关于民国教育、南京文化等方面的图书,也可以在此约上三五好友读书聊天,在煮一杯咖啡、泡一壶茶中,体味雅致,亦可组织一场书画、诗朗诵、花艺、茶艺的沙龙。此外,书屋里陈列的秦淮特色文创产品,更能让人感受小清新的创意和浪漫。
一直以来,文采书屋都把“文化传递”和“社会责任”当作头等大事,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馈。2021年7月,南京一中高一(9)班全体学生在班主任高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乡村振兴 青苗创吧”文采书屋图书捐赠启动仪式,这些图书将用于六合区雄州街道贾裴村乡村“爱心图书馆”建设,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希望。同年11月27日,百余位来自金陵中学、南京一中、中华中学、南京十三中、南京九中、南京五中的爱心家长,以及来自政府、企业和文化社团的爱心人士,在文采书屋的牵头组织下,把千余本图书、爱心文具、爱心蛋糕等物资送到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砂子沟社区,并举行了“爱心书屋”挂牌仪式。
作为文采书屋的运营负责人和“首席梦想执行官”,宋曼曼女士自带书香,她对书屋的未来充满憧憬,“也许是一种情怀吧。我希望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可以为大家准备一个让心灵歇歇脚的地方,让人们在忙碌之余,来这里静心读书,参加公益文化讲座,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未来,我想在文采书屋建一个爱心图书捐赠驿站,接受图书捐赠,将更多‘爱心文采书屋’漂流到乡村,漂流到有需要的地方,让更多人有机会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
“乡村书屋+”
桃李不言桂香杳杳
在距离南京主城区40多公里的黄龙岘茶文化村,有一个古色古香的乡村书屋。书香加花香,是这间不到60平方米的屋子的味道。“每到秋季,院子里的老桂花树香飘四溢,整个村落都氤氲着它的香味,沁人心脾。”书屋主人查力予便给书屋取名为“桂香杳杳”。
查力予是土生土长的南京江宁人,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技术与教育专业。大学期间,他多次组织南京志愿者前往云南开展公益活动。“做公益,一直是我的愿望。不过,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通过和当地人的沟通,我开始意识到,公益服务需要更精准,才能更好地满足受助者的需求。所以,现在我还想在南京搭建一个平台,让我们的志愿者可以提前熟悉环境,把适应工作做在前面。”于是,查力予便开始筹备乡村书屋的建设,并在2020年将家里的老宅子改造成现在的“桂香杳杳”。查力予介绍说,书屋首先是一个供村民阅读学习的免费场所。疫情期间,志愿者前往外地支教遭遇不便,查力予便组织他们来书屋里练习授课,并邀请附近村里的孩子们来听课。“城里的老师给这里的孩子上过课后,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更好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农村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在书屋的授课,不仅是村里孩子们的公益课堂,还是一场“演习”,为日后老师们去外地乡村授课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查力予还在不断探索“乡村书屋+”的形式,将书屋和公益、文化活动等联系起来,打造成一个多方位的交流平台。“桂香杳杳”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书屋建成初期,“庙美乡贤、书香大庙”主题活动便在书屋举办,邀请了南京博物院的专家分享乡村古建筑改造的知识。之后,还陆续举办过书法、绘画、摄影展。今年初,民间手工艺传承人还来到现场,给大家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的制作工艺。
“乡村书屋+公益课堂”“乡村书屋+文化活动”“乡村书屋+非遗传承”……未来,书屋还将持续深化“乡村书屋+”形式,不断探索书屋的延伸服务,真正让乡村书屋点亮农村文化生活之光。
自助书店
在城市角落的一束光
在南京城西,纪念馆东路与汉中门大街交界的十字路口旁,有一间普普通通、很容易被忽略的报刊亭。但细心的爱书人却会发现,这是一间“无人自助小书店”。
伫立在街边的小店并不起眼,甚至有些破旧。小店的窗户边竖着一个写着“本月推荐:小王子”的宣传板。走进小店,10平方米不到的空间,摆放了各种书籍、期刊杂志,以及饮料、口罩、纸巾等物品。小店里通常无人,书籍的借阅和购买一律“扫码支付”。店里随处可见的,还有老板留下的有趣又礼貌的便利贴:“老板几乎不在”“雨伞无偿使用”“装书口袋到了,注意节约使用,谢谢啦!”
这位有趣又温暖的店主是一位“95后”的小伙薛荣生。从事测绘行业的他,却从大一开始就梦想拥有一家自己的书店。“大学组织社团活动时,我们就会募集书籍,捐给贫困地区,让更多人感受书本的力量,让我觉得很有意义。”毕业三年后,小薛在汉中门大街上发现了一家待租的报亭,勉强可以承受的租金,让他“按下换手机的想法”,圆了书店梦。
书店里有很多二手书,打开每本书的封面,都会看到“嘿小狗——小书店藏书”的图标,旁边用铅笔标注着书的价格。“我自己很喜欢小狗,‘嘿’代表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就用了这样一个名字。”薛荣生说道。小店桌子上放着一本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借书人、买书人的心声——“2022.4.8好美好的地方,谢谢您让我看到这里。”“2022.4.10加油,一定要一直开下去,城市里的一片宁静。”
这些留言,正是鼓励薛荣生坚持下去的原因。在这里,书籍借阅的费用为2元/周,二手书的售价也多在10元左右。薛荣生坦言:“小店基本不赚钱,不过幸好亏得不多,我还能承受。每次翻看大家的留言,我就想继续坚持,把书店做好。”
就像《小王子》这本书中所说的,“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这家不知名的“小书店”,却散发着其独特的光芒。虽微弱,但总能让爱书人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宁静。

视觉中国供图

受访者供图
记者:王 刚 王新茹 王子涵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