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肺结节≠肺癌 莫让“结节”成“心结”
社区新报
2022-06-02

5月29日,记者从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省抗癌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肺结节和早期肺癌诊治新进展高峰论坛获悉,肺癌是全球负担最重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新发肺癌病例约22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4%,我国更是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有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约75%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三分之二的患者已经错失手术机会。如果能尽早发现、及时手术,这些患者将有治愈的希望。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肺结节和肺癌MDT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会主席、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朱晓莉指出,肺结节≠肺癌,科学应对是关键。

去年9月,35岁的李先生体检时,发现左肺下叶出现实性结节,大小约17毫米×12毫米,邻近胸膜牵拉。李先生吓坏了:“每年体检都好好的,怎么就今年突然长了这么大的结节,难道是恶性肿瘤?网上说,一般超过5毫米就要当心了,这17毫米的肺结节岂不是得立马手术了?”带着满心的不安和恐惧,李先生赶紧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肺结节专病门诊就诊。

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韩淑华了解李先生情况后,结合CT报告仔细阅片,安慰他道:“先别太担心,根据实性结节特征和目前现状,不能断定其为恶性,定期复查,再决定是否需要手术。”一个月后,李先生拿到新的CT报告,发现自己的肺结节竟然缩小了,变成了14毫米×10毫米。半年后,李先生再次来到中大医院进行高分辨率CT靶扫描检查。复查CT显示,他的肺结节基本吸收、消失。韩淑华告诉李先生,结合病史过程,考虑该结节为炎性病灶。

视觉中国 供图

肺结节“置之不理”,2年发展成肺癌

同样查出肺结节的张先生却没这么幸运。2年前,56岁的张先生也查出了自己有个5毫米大的肺结节。当时,张先生并没有太在意,“年纪大了,有点小毛病再正常不过了。”他依旧像往常一样,一天至少2包烟。然而,就在一个多月前,张先生总是咳嗽咳痰不止,在当地诊所输液10多天不见好转,于是去当地医院就诊。胸部增强CT提示左上肺占位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原本5毫米的结节已经变成了12毫米的肿块,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张先生患肺癌。

张先生后悔不已,称早知道就该戒烟了。为了寻求更好的救治,张先生慕名来到中大医院的肺结节多学科联合门诊(MDT)。庆幸的是,根据多学科的综合评估,张先生还可以进行手术。目前,张先生已切除肿瘤,好转出院。

查出肺结节,科学应对是关键

同样是肺结节,为什么结局却大不相同呢?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小于1厘米的被称为肺小结节,而小于5毫米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但“肺结节”包含多种疾病,所以肺结节并不等于肺癌。不同密度的肺结节,其恶性概率不同,依据结节密度可将肺结节分为三类: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和磨玻璃密度结节。其中,亚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其次依次为磨玻璃密度结节及实性结节。

其实,有些磨玻璃结节患者第一次就诊时,医生很难鉴别炎症和早期肺癌,为避免发生误诊,朱晓莉建议患者先观察3个月再复查,不建议立即手术,若3个月后,肺结节没有消失或有增大,需进一步检查考虑是肿瘤,再行手术也不迟,这样可以避免过度诊断及延误治疗。

通讯员 王 倩 程守勤 鲁冬妮

本报记者 黄长满


肺结节≠肺癌 莫让“结节”成“心结”
社区新报
江苏省广电5G互联互通协议在宁签署
社区新报
“吃饭指南”更新
社区新报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社区新报
南京这所学校今天加入游府西街小学教育集团
社区新报
5•27,我爱我膝,南京市中医院全国保膝日大型义诊活动
社区新报
精选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