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三伏天将至 冬病夏治正当时
社区新报
2022-06-23


盛夏三伏

过了夏至,就到了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三伏天。中医认为,此时节阳气最为旺盛,对一些特殊体质、冬季好发疾病、受寒易发证、阳虚阴寒内盛的患者,在这个季节要顺应“春夏养阳”规律,注重调理养生,从而增强抗病能力,未病先防,达到冬季少生病、不生病的目的。

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三伏贴”在各大医院多个科室陆续开启预约。三伏贴属于中医外治的穴位贴敷疗法,是在特定穴位上贴敷对应的中药,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防治疾病的方法。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夏季(尤其是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气血更加趋于体表,肌肤腠理开泄,此时选用穴位贴敷,药物更易渗入穴位、经络,直达脏腑,从而发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益气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我们常说的“三伏贴”就是基于这个原理。那么,“三伏贴”怎么贴?适宜什么人群贴?有什么注意事项?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专家们,给大家做个深度科普。



辨识好体质,因人而异科学调理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子凯表示,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所以一年四季中,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等体质最适合在夏季运用中药进行调理。孙子凯列举出了这些体质的表现,大家可以对照自身情况辨识。

气虚质:此类人四肢倦怠、肌肉松软、不喜运动。气虚者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可进行中药调理,使用山药、龙眼肉、莲子等;湿热质:此类人肤色多偏黄,有“浊”而不清爽之感。调养应以健脾去湿、疏肝利胆为主;痰湿质:此类人多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怠,调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阳虚质:此类人怕冷,肢体不温,经常感到背部和膝关节以下寒冷。阳虚质的人应以温补脾肾、运动健身为主;阴虚质:多为瘦小或瘦长体型的人,此类人怕热、手足心热,皮肤偏干或偏油。养生原则是养阴降火、镇静安神,以饮食调理、心神调养为主。

孙子凯还提醒大家,夏季日照增加,白天长夜间短,晚间睡眠往往不足。人体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或劳动,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因此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夏季养心,红色食物最适当。从阴阳五行来说,红为火,火入心,故而红色食物补气补血。饮食摄养上应适于寒温。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夏季喝一点姜汤或做菜时加点姜,既可散寒祛暑,增进食欲,又可以解毒杀菌,治疗因吃不洁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

在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里,记者看到市民程女士正趴在针灸床边,让医生找穴位贴“三伏贴”。她告诉记者:“我贴了十几年了,每年夏天都过来贴‘三伏贴’。我常年胃寒,贴一下舒服多了。”据了解,目前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国家相关规定,都没有一套针对“冬病夏治”的行业规范和操作标准。就“冬病夏治”本身的思想来说,是以预防为主,但是穴位的准确与否、药剂的配方乃至适用病症,都影响到它的疗效。在推广“冬病夏治”的同时,也要防止没有资质的医疗机构一窝蜂地滥用,达不到疗效,毁了“冬病夏治”的名声。该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孙建华建议大家,“冬病夏治”要尽量选择有资质的大型医院,不要网上自行购买“三伏贴”。



儿童用药物配比讲究多

与成年人相比,“冬病夏治”对儿童有更好的疗效。“穴位贴敷”不用吃药,不用打针,对于3岁以下儿童来说,是更容易接受的治疗手段。这也是“穴位贴敷”在儿童患者中更受欢迎的原因。

但是“三伏贴”中的中药本身对皮肤有刺激性,这些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可能会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以此调理经络气血,防治疾病。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崔倪介绍说,一些皮肤比较敏感的人在贴药后会有发热感和灼痛感,甚至会出现小的水疱,这一般属于正常药物良性反应。但是如果药物配比不合适,这种良性反应就可能变成不良反应,所以并不是起疱越多效果越好。据该院儿科护士长杨慧介绍,该院儿科在调配三伏贴新的配方时,医生护士会先在自己身上试贴,找到最好的药物配比比例,既保证三伏贴的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诸葛远莉介绍说,儿童贴敷的时间和起疱几率直接相关,贴敷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起疱。如今中西医结合疗法,通过现代技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让药物有效成分更好地通过皮肤被吸收。现在该院儿科的三伏贴每次敷贴的时间约20分钟,不需要像以前一样贴几个小时,而且有专门的护士陪同,一旦出现起疱的现象可以及时处理。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贴敷期间应清淡饮食,慎食海鲜、牛羊肉、辛辣刺激、肥甘厚腻、冷饮、冰冻之品。

2.保持贴敷部位清洁。贴敷当天不能游泳,贴敷后4—6小时内不宜洗冷水澡,不能对着风扇、空调直吹,避免皮肤遇凉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防止寒邪经贴敷创面侵入体内,导致疾病加重。

3.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大量出汗,导致药物移动脱落。

4.每次贴敷,一般保留6—12小时即可揭除,儿童酌减,可贴敷0.5—4小时,如患者体质敏感,应缩短贴药时间。三伏贴贴敷后,除了可能有温热感外,一般无特殊反应。如有异常感觉应及时取下药物,切忌搓、抓、挠,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或感染。

5.三伏贴一般要求至少坚持使用3年,贴敷3年若症状改善不明显即认为无效,可以放弃贴敷;若有效但疾病较顽固、症状仍较明显,一般建议继续贴敷,以进一步改善症状,巩固疗效。

记者 鲁冬妮


笔墨普法受关注,“书与法”大赛完美收官
社区新报
三伏天将至 冬病夏治正当时
社区新报
【直播】河南苏羊遗址:距今5000年前后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
杨迪
时间证人,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社区新报
【直播】招就在线·学霸说 | 毕业季,北大学子的下一场奔赴
杨迪
强化慢病防治 推进医防融合 好医生,就在家门口
社区新报
精选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