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百万粉丝博主pick的面馆,到底凭什么圈粉无数?
更南京
2021-05-20





南京人是一个爱吃面的群体,部分甚至达到了一个痴迷的状态,从高楼林立的高档小区,再到逼仄的小巷子,随时随地都能发现新面馆,而且各家都有各自的特色。  

 
不知道面食对南京人下了什么蛊,不过即使北方朋友来到这边尝了几家老字号后也要说一句:真香,回味无穷。南北面食之争在此刻就先放一放吧。  

 
这次我们来到殷高巷,在南京老城南这片最具有“青砖小瓦马头墙”江南特色的城区里,寻找一家出生在1994年的南京当地老字号面馆。  

 
坐下来吃碗面,聊聊生活中的“江湖”。  








shuang
xi
mian
guan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殷高巷水斋庵43号      
老城南这边可能是很多南京人感觉非常亲切的地方,这里是南京最早的老城区,因老城保护的原因所以看不到太多高楼大厦,保留着大多数具有年代感的旧楼。  

地处秦淮区中华门门西内侧,东起钓鱼台,西至鸣羊街,殷高巷的存在低调无比。  

清代有巷,名饮高巷,后“饮”讹为“殷”。   名字的由来,便徐徐展开。  

可藏在这条巷子里的美食与文化可不低调,信息大数据时代的活跃使得这里一年四季都少不了好奇的探访,可无论什么时候去,那种扑面而来的烟火气还是会让南京人感到十分怀念,也让每个初访这里的人流连忘返。  




▲殷高巷,老城南的标识



//////////



下午三点走进双喜面馆的时候基本没有客人,看眼醒目的大红色价目表,所有到这的客人必然都会点一份招牌牛肉板筋皮肚面,懂行的人会加一份油渣  




正在店里点单的客人。


本想在等面的时候和老板娘聊一聊此行的目的,但她也只留下了一个煮面的背影,并及时把自己女儿推了出来,笑着说:“你和她说吧。”  


   
     



   
秉承着媒体人的自觉本想要挖掘一下这个店背后有没有什么大众爱看的喜闻乐见的故事,结果老板娘的女儿也实诚得很:  
“当年为什么开这家店呢?”  
“因为穷啊。”  
“店名‘双喜’有什么含义呢?”  
“我爸叫这个名字。”  


以为话题要戛然而止的时候,旁边默默吃面的两位大哥突然发声:“你不能这么说,这样跟人家讲,这家店的得从很久很久之前说起……想当年……所以才取了这个名字,这可是祖传的……”。  

好吧,说得这么绘声绘色,真的马上就要信了。老板娘女儿也跟着笑了起来,起初有些尴尬的气氛一扫而空。  

笑开了,这话题也能聊开了。    


01.“我们不做虚的,一碗面的价格对得起这个份量。”


“接地气”、“苍蝇馆子”是老板娘自己为店里贴的标签,但只要来过的客人也会这么觉得,吃饭讲究的是一个放松,双喜面馆在环境上和大多数口碑很好的老店也都做到了这点。  


不忙的时候店员还会和老顾客聊聊天。


“讲真的,我们做的不是环境,也不是服务,就是口碑。”


这是老板娘和她女儿一直重复讲的话,1994年开店那会儿是因为穷,得生活,要说有什么“一生只为做好一碗面”这种开店前的觉悟,没人会想这么多。


但这么多年下来后,许多习惯融入进了生活,一家人和店里面售卖出的每碗面的缘分,也越来越深。



▲招牌牛肉板筋皮肚面,料十分充足。    
 
从最早保留至今的那碗招牌牛肉板筋皮肚面,材料没变,味道没变,做的人没变。  

有吃了十几年的老顾客,来到店里不需要多讲,老板娘就会主动打招呼:“老规矩是吧!”  



还有直接带着锅来的老熟人。    


一碗面上来的那一刻就知道这钱花的绝对值,浓浓的颜色配比也让人食欲大开。  

一层快要溢出来的牛肉和板筋,牛肉咬下去软而不过于烂,包含着酱汁的风味。   板筋   嚼劲十足,皮肚是卤出来的,和一般吃的那种白水煮的口感不太一样,口味带点南京特色的甜,进到嘴里那一刻感觉就要化掉。    



藏在下面是老卤的最佳搭档——碱面,老板娘的女儿有说过“面不用强行吃完,上面的牛肉和皮肚吃完就行”,但刺溜一下把面嗦进嘴里也是一个吃货的本能。    

 

在下午完成一碗面对肚子的“献祭”,舒服到上天,晚饭也提早解决。    


     
        

▲好吃到面都不想剩。


02.“心态要好,有人说一些闲言碎语也很正常。


和老板娘女儿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在听她强调口碑,老板娘也这么说过:“这碗面   在这个周围,不讲周围,在南京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家店要经营得好需要的条件很多,坚持是必须的,老板娘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要起来到店里烧材料,牛肉板筋、大肉、小排,不错过每个春夏秋冬。   一年中除了过年可以休息几天,其余时间便都在营业。  
 
每天中午是人最多的时候,有熟客,也有匆匆路过想填饱肚子的新面孔,熬过中午这段时间,就稍微可以放松一下了。  


营业中的双喜面馆。


“一碗面肯定会有人觉得好吃或者不好吃,个人口味问题,反正我东西做出来了,你觉得好吃,那就常来。”    
 
做生意不需要什么虚张声势,老板娘的女儿觉得这年头生意都不好做,这些年也难免遇到一些不好的闲言碎语,一部分是因为食物这类东西毕竟众口难调,还有一部分或许就是利益上的博弈。    
 
但为此他们不是特别担心,因为双喜的口碑已经做出来了,不可避免的事情有很多,但还一直来吃面的人,想必也是这家店隐藏最强大的“王牌”吧。  


▲“阿要辣油啊?”,店里自制的辣油,在南京是得尝尝。  
 
一碗面或许真的不算什么,但能留住人的,那必定是有着真心做出来的食物。   把开店做面的平淡生活当成一种信仰,   营业着这家店的一家人对此都是信心满满。


03.“会有人拿着相机在店里拍,问了一下人家居然有百万粉丝。


去年有段时间来店里点牛肉板筋皮肚面的人特别多,老板娘的女儿有点疑惑,虽然平常店里来来回回的面孔有新有旧,但这暴涨的点单量还是引起了她的好奇心,便随便问了一位顾客,才知道大家是看了B站上一个up主的视频,等自己打听到了“绵羊料理”这个名字就去网上搜了一下——好家伙,人家粉丝几百多万呢!  


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店招。


对于自家店在网络上稍稍爆红这件事他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实感,因为店里人一直都很多,他们也没想过去网上宣传,随着无意中刷到抖音上自己店的视频,再到这个百万博主的带货能力,一家人终于意识到了:好像真的火了。  

但再暴涨的点单量也不会影响他们太多的情绪,该开店开店,该煮牛肉煮牛肉,该忙还是要忙,该关店回家休息那就回家休息。  


▲傍晚下班后的人路过双喜面馆就会进去吃碗面


“你舍得做东西给人家吃,大家才会来找你。人家为什么来你家吃,一个是觉得你家口味还行,第二个就觉得你家东西给的还算蛮多的,真心和口碑,一个都不能少。


好像又绕回了最开始那个问题,但聊到现在也理解了为什么这家店能经营如此之久还保持着不变的口味和源源不断的客源。


做这一行没什么捷径,就算今天花个几万块钱在网上做推广,面做的不好吃还是没用。老板娘的女儿说自家店其实一直是“客户带客户”,生意很稳定,自己也清楚一天要烧多少东西,有了固定客源,接下来要做的就把当下的一切正常进行就好。


把平淡的生活过出自己的水花,似乎不需要什么太大的学问,双喜面馆凭借着多年不变的经营理念在南京站足了自己的“江湖地位”,相信一碗面过后,大家都自愿当起了回头客吧。


板筋和皮肚。



走前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一家人对双喜面馆的期待,刚才还热情的老板娘女儿突然就变得不好意思起来:“没啥期待的,继续做下去就好,哈哈。”


对于他们来说,说出期待是有些羞涩的举动,但从老板娘亮晶晶的眼睛里也可以看出,充实的生活便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    


▲南京美食界卧虎藏龙的地方。


殷高巷在阴天也并没有让人感受到低沉,居住在老城南的人们似乎总带着欣欣向荣的朝气活跃在这片老城区。


双喜面馆也时刻迎接着客人们的到访,为他们做出一碗色味俱全暖肚的汤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撰文、摄影 ‖ 跳一跳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今日话题互动

你最喜欢南京的哪碗面?

(评论区聊聊)

    



百万粉丝博主pick的面馆,到底凭什么圈粉无数?
更南京
全国各地为什么有那么多条南京路?
更南京
在我眼里,楼胜昨夜封神
更南京
南京城东这家面包店,让人一秒降落韩国街头!
更南京
南京气温“满30减15”,附赠阿絮+风雨!
更南京
南京苜蓿园:走出“爱情小站”,一脚踏进免费东郊美景
更南京
精选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