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高巷,老城南的标识。
//////////

▲正在店里点单的客人。

01.“我们不做虚的,一碗面的价格对得起这个份量。”

▲不忙的时候店员还会和老顾客聊聊天。
“讲真的,我们做的不是环境,也不是服务,就是口碑。”
这是老板娘和她女儿一直重复讲的话,1994年开店那会儿是因为穷,得生活,要说有什么“一生只为做好一碗面”这种开店前的觉悟,没人会想这么多。
但这么多年下来后,许多习惯融入进了生活,一家人和店里面售卖出的每碗面的缘分,也越来越深。




▲还有直接带着锅来的老熟人。
一层快要溢出来的牛肉和板筋,牛肉咬下去软而不过于烂,包含着酱汁的风味。 板筋 嚼劲十足,皮肚是卤出来的,和一般吃的那种白水煮的口感不太一样,口味带点南京特色的甜,进到嘴里那一刻感觉就要化掉。

藏在下面是老卤的最佳搭档——碱面,老板娘的女儿有说过“面不用强行吃完,上面的牛肉和皮肚吃完就行”,但刺溜一下把面嗦进嘴里也是一个吃货的本能。
▲好吃到面都不想剩。
02.“心态要好,有人说一些闲言碎语也很正常。”
和老板娘女儿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在听她强调口碑,老板娘也这么说过:“这碗面 在这个周围,不讲周围,在南京都是独一无二的 。 ”

▲营业中的双喜面馆。

03.“会有人拿着相机在店里拍,问了一下人家居然有百万粉丝。”

▲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店招。

▲傍晚下班后的人路过双喜面馆就会进去吃碗面。
“你舍得做东西给人家吃,大家才会来找你。人家为什么来你家吃,一个是觉得你家口味还行,第二个就觉得你家东西给的还算蛮多的,真心和口碑,一个都不能少。”
好像又绕回了最开始那个问题,但聊到现在也理解了为什么这家店能经营如此之久还保持着不变的口味和源源不断的客源。
做这一行没什么捷径,就算今天花个几万块钱在网上做推广,面做的不好吃还是没用。老板娘的女儿说自家店其实一直是“客户带客户”,生意很稳定,自己也清楚一天要烧多少东西,有了固定客源,接下来要做的就把当下的一切正常进行就好。
把平淡的生活过出自己的水花,似乎不需要什么太大的学问,双喜面馆凭借着多年不变的经营理念在南京站足了自己的“江湖地位”,相信一碗面过后,大家都自愿当起了回头客吧。


▲板筋和皮肚。

走前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一家人对双喜面馆的期待,刚才还热情的老板娘女儿突然就变得不好意思起来:“没啥期待的,继续做下去就好,哈哈。”


▲南京美食界卧虎藏龙的地方。
殷高巷在阴天也并没有让人感受到低沉,居住在老城南的人们似乎总带着欣欣向荣的朝气活跃在这片老城区。
双喜面馆也时刻迎接着客人们的到访,为他们做出一碗色味俱全暖肚的汤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今日话题互动
你最喜欢南京的哪碗面?
(评论区聊聊)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