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规模最庞大的两个省是哪里?广东和江苏。
其规模以上工业营收要远远大于其他各省,在2020年全年分别为148656.9亿元和122206.83亿元,位列一二位。
但其中也有一个问题,这两个省在各自省内的工业布局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不均衡性,工业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的悬殊巨大。
就拿江苏的工业发展来说,苏州是第一,但工业突出的实际上是工业园区、高新区、昆山这些地方,而作为主城区的姑苏区在工业上就薄弱得多,它强的是商贸。
其实大部分地级市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像常州的天宁区、钟楼区,无锡的梁溪区……
因为主城区的工业用地少,所以产业低、小、散现象较普遍,分布在城区的各个角落,而像一些涉及污染的企业更是不可能进入主城区,所以工业“轻”是必然现象。
未来这些主城区该怎么“秀”?
对于未来五年的规划,梁溪区委书记许立新在区第二次党代会上明确了目标:
“建设现代化精彩城区,实现综合实力新跨越。”
综合实力除了指主城区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文化、商业、旅游之外,产业是绝对不能被排除在外的。
而一向在产业上后劲不足的梁溪区,最近“腰板”也挺了起来。
一组数据披露:
2021年上半年,梁溪区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同比增幅48.5%,高于市均水平15.9个百分点,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4.4个百分点;
全区规上工业利润增长51.7%;工业投资同比增幅稳居全市第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3个月位列全市第一。
2021年上半年,梁溪区实际使用外资完成1.71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74.5%,同比增长840.04%,远超省、市同期增长水平,完成进度和增幅连续三个月保持全市第一。
可以看出,在城市更新中,产业更新如同一根定海神针,成为区域级城市转型升级的法宝。
PART 1|壹 何为梁溪的“凤”?
假如说形态是城市更新的“皮”,那么产业植入就像是它的“骨”。
去年,“梁溪科技城”的规划提出时,大家就重新把目光放到了梁溪区的产业建设上。
一个话题被再次提出:“主城区人口密集,还能集聚产业吗?”
梁溪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的一位领导斩钉截铁:“梁溪区的区域位置、配套环境和服务能级对企业来说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所以很多好的企业会想进来。”
但是对于主城区而言,发展产业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科技创新产业载体不足。
而产业结构又可以直接决定该区域的经济结构,所以如何对症下药,打造与区域经济匹配的产业集群才是关键所在。
对于任何板块来说,招商无非就两个手段:抓增量和做存量。目前,对于土地资源稀缺的城中区来说,梁溪区在注重增量的同时,理应围绕存量资产升级改造、重新定位,才更为明智。
先做减法,再盘活。
数据显示,整个梁溪区的工业用地面积占全市工业用地面积不足1%。现在在梁溪的老厂该拆的拆,该迁的迁,几乎没有留下多少老的工业遗迹,因此要突破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制约,唯有在亩均收入上下功夫。
梁溪区正在有意识地利用工业用地绩效评价,淘汰掉低技术、低产能的企业。
“现在工业用地亩均税收的考核标准也是逐年提高,从40万亩均税收到现在的80万,未来亩均税收会越来越高。”
不难发现,产业的“更新”不是一般意义的“用新的东西替代掉旧的”,而是在于“挑选”,越是地少眼光越是要精准。
都说“腾龙换凤”,何为梁溪的“凤”?
区工信局向我们透露,5年前建区之初,区政府就已经结合区域特点在有意识的引导合适的产业进入。
“梁溪区看准了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业。”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占地少、小而精、产出高的高技术产业更适合寸土寸金的梁溪区,这是十分聪明的选择。
“除了一些生产制造不能引进以外,我们尽可能地强链补链拓链,不仅仅拘于一个细分领域,而是希望在设备、设计、封测领域都有涉及,前中后端都有企业落户在梁溪,相互之间不仅不冲突,还能互相弥补,展开合作。”
2019年,梁溪区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仅为1.8%,今年1-7月已提升至4.1%。
拿成立时间比较长的无锡光电新材料科技园来说,从2000年发展至今,园区已经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这个园区的发展方向确立为:节能环保、精密机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这四大产业类型,现在园区内有34家规上工业企业。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梁溪区也还主城区以新的“绿色”——去年,梁溪率先在无锡大市建成“无化区”,实现电镀、印染等“涉化”企业“清零”,成为全省唯一实现“两区两清零”的中心城区板块。
PART 2|贰 服务和速度,以拙胜巧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后,梁溪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比重实现持续提升。
以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为例,今年梁溪1—5月该产业营业收入实现304.5%的增幅,创下历史最高增幅。
在区工信局领导看来,这些成绩的背后最令人引以为傲的,是梁溪区的“软环境”。
现在,各板块招引企业都会把自己形容为“店小二”,意思是,只要企业遇到难题,政府一定会亲力亲为的解决。
但是梁溪区不仅仅是“店小二”,它称自己是“靠前服务”。
也就是从店小二的“接单式”被动服务,转变为“点单式”主动服务。
区工信局领导告诉我们,从2019年开始梁溪区就已经实施了“全周期管理,全流程服务”。
“从企业的招引、入库、投资,到实现产能、达到规上这一系列的过程,我们都会去关注。”
并且这样的服务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并产生了“以商引商”的带动效应:
恩纳基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在2016年成立,非常年轻,与梁溪区同一年成立,主攻的是半导体封测装备。
2020年1月初,企业收到了第一份来自海外的芯片标杆用户的订单。后来,研发团队又研制出的7微米级的高精度封装机器人,目前跻身国内一流封测装备制造商行列。
而在它不远处的无锡昌鼎电子有限公司和江苏新智达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就是由恩纳基引到梁溪区的,这两家企业正好与恩纳基互补了集成电路产业链。
和恩纳基身处同一园区的是利晶微电子。
作为LED显示行业的龙头企业,利晶微计划在梁溪投资13.3亿元,建设Mini LED和Micro LED全球首个显示量产基地。当时这家企业落地投产也引起不小的轰动,“抢”下了不少本地媒体的报道流量——其从战略合作意向达成到2020年10月底,正式投产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
“从开始接洽到12月份战略合作的落地时间非常得快。不论是电水气的建设,还是审批的流程都是加速度。”利晶微电子相关负责人回忆道。
还有一件大事也是文章一开始就说到的:今年1-8月梁溪区实际使用外资完成2.22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96.7%,完成进度位列全市第一。
区商务局用12个工作日的时间,拿下了一个1.22亿美元的大项目。
商务局有关领导告诉我们,这次梁溪区在外资引入上能有如此成绩,也是因为“靠前服务”,甚至她表示,她们不是“靠前”,而是“超前服务”。
“前期我们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梳理了投资路径,用12天的时间完成了项目注册、落地、到资的全流程。”
在旁人看来,像梁溪区这样的主城区要在“外资”上发力,是一个难破的题。
在今年区党代会上,区政府也抛出一个问题:
“进入十四五,梁溪再出发靠的是什么?”
在我们看来,靠的就是用“超前”的拙劲赢得的底气,和政府破解难题的决心。
PART 3|叁 “破局”眼光
说了这么多,回到最初那个难解的问题:
到底要怎么在梁溪区这样的老城区发展产业,都说老城区没有土地了,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吗?
“未来围绕梁溪科技城的规划,我们还将打造航天航空特色的智能制造产业园,进一步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领导表示。
所以,梁溪区也不是说没地,是资源太过精贵,但对于那些真正的“心头好”,还是会最大可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上述提到的做国产半导体设备的恩纳基就是一个例子。
2016年恩纳基总部落户梁溪,由于产能不足,急需扩大厂房,梁溪区不仅为其完成了搬迁和扩容,还预留后期发展用地。今年,恩纳基计划将厂房扩容1倍——增加2000平方米的精密装配制造中心、实验室和加工中心。
位于光电新材料科技园的中证金鹏集团也是“被照顾”的一员,集团在运河西路上新投资建设的占地30亩的新研发中心已经封顶,明年就可以交付使用。
对于主城区来说,除了盘活土地存量,侧重发展产业园区外,楼宇经济也是其特色。
这两年楼宇经济在无锡各板块发展都非常快,但从总数上来说,楼宇经济还是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去年,梁溪区有10幢楼宇综合税收超亿元,据透露,今年亿元楼宇会实现新的增长。
在市中心的恒隆广场旁,总投资18.7亿元的恒隆二期项目正在进行桩基施工,未来这里将建成两栋超高层公寓和一栋酒店,用地性质为商务办公、商业、酒店式公寓。
想像一下,楼宇经济的未来也许是“创新产业”。
像上海静安区南京西路片区,大量的创新空间、联合办公也吸引了众多创业公司聚集,并带动了多个新型办公空间的更新开发,成功实现了创新产业从外围产业园区向中心城区回流的现象。
未来梁溪可能也是这样,各片区分工明确,生态、生产、生活共发展。
目前,梁溪区提出四大功能片区,各有侧重,形成产业“组团式”发展:
以智能传感、芯片设计、大数据产业为重点的扬名数字经济集聚区;
以精密机械和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山北都市工业示范区;
以园区载体为支撑、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均衡配置的黄巷产城融合标杆区;
以家居创意及互联网应用为核心、生活性服务业为主体的广益创新生活引领区。
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梁溪科技城。
科技城规划片区处在梁溪、锡山、惠山三区交界地带,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其中,梁溪区20平方公里,惠山区13.5平方公里,锡山区6.5平方公里。
日后,梁溪科技城,将成为推动中心城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升级和能级提升的关键一子。
在加快数字经济、枢纽经济、总部经济发展之外,积极谋划科创产业和现代都市工业,也许这将是一条更适合老城区发展的产业兴旺之路。
PART 4|肆 主城区的“首位度”
虽然在外围产业园区、城市副中心等双重压力下,主城区的土地、产业优势并不明显。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一座城市无论怎么扩张发展,人们都不会忘记主城区。
在2月初举行的区两会上,梁溪就提出要提高“主城首位度”。
提升首位度,就意味着要在产业、商业、公共服务等各方面要有比其他地方更大的辐射力。
而在我们看来,主城区想发展产业有其与生俱来的优势。因为主城区经由历史的沉淀,往往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促进商、旅、文的一体化发展,也是发挥中心效应、实现产业提升的重要一步。
去年4月,无锡环城古运河11.8公里的慢行步道全线贯通,今年,无锡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全面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工作,总面积约9.85万平方公里,计划于2023年完成。
其实不难发现,这两年每逢节日,城区就像一个“节庆中心”或是“事件中心”,今夜梁宵、人间梁溪、3.0版本的运河夜市……一个接一个的文旅IP让这里像是一座“流动剧场”。
最近,南长街上的中国丝业博物馆已不再对游客开放了,据我们了解这里未来将形成一个与丝业有关的新产业园区。同时解放环路的530大厦也将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出创意书店、城市创新中心等复合业态。
很多时候我们想到主城区,更多的是想到它商贸集聚、底蕴深厚,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地方,殊不知早在19世纪,古运河上是千帆云集,工业昌盛,业勤纱厂、永泰丝厂、荣氏家族面粉厂……清名桥、跨塘桥、工运桥架起了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印记。
如今,当“产、城、人”这三者重新放在一起,代表的是城市发展的“根、文、魂”,构建的是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稳定且健康的发展生态。
而这三者的关系,正在被梁溪重新定义。
作为无锡城的“原核”,其“原力”也正在觉醒。我们也应当报以期待,那些老去的事物,在注入时代激情之后,必将以另一种方式在新的时间里重生。
(王歆怡 刘纯 奔流财经社)
更多精彩文章,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奔流财经社」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