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法国作家雨果曾说。
而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也已向世界承诺十分严格的减排目标——“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一目标不仅在“十四五”规划中有所体现,更在全国两会上被反复提及,在国际气候大会上被不断重申。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意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
不过,要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来说,任务异常艰。
像欧、美等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70年的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碳中和,意味着我们必须用“超负荷”的力度减排。
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乃至四十年里,我国都将处于碳减排的过程中。其中工厂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大元凶,将成为减排力量中的关键一环——企业在加重节能减排上的转变之路变得极为重要。
2021年5月19日,2021碳达峰碳中和无锡峰会举行。前期,我们也深入“零碳”企业,了解他们的“减排”故事。
PART 1|壹
从减排到低碳,再从低碳到零碳,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成为松下在华首家“零碳工厂”——几个月前,松下集团宣布无锡公司成为了松下在中国的首家零CO2工厂。
2017年6月,松下了环境经营的长期愿景“松下环境愿景2050”,明确规定了面向2050年的环境经营目标方向。
而为什么偏偏在国内选择了无锡公司作为“零碳”实施的试点呢?
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利民告诉我们,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公司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能耗大户”——
在松下全球500多家工厂中,无锡公司能耗排名前三位,而如今实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在和松下无锡公司副总经理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松下主要是通过通过降低单位能耗和购买国际绿证来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这也是企业减少碳排放的“标准作业”。
PART 2|贰
从生产到内部用电,以企业自身着手是节能减排的第一步,也是效果最显著的一步——通过生产自动化、节能改造等做法,2020年企业的碳排放量减少至4.4万吨。
节能减排的关键之一,就是车间自动化的改造。
在松下无锡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几乎看不到操作工人。副总经理告诉我们,从2017年开始,生产线就开始逐步推进“自动化”作业。2018年公司通过研发、引进双臂机器人和图像检查系统,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业,自动化率提升到了70%。
每五台双臂机器人服务一条生产线,平均每条生产线可以减少15个人。通过自动化的改造,公司的产能提高30%,人员减少了30%。
“提升产能后,单位产品的能耗就会大幅度下降。”副总经理透露,在未来无锡公司的车间内将会实现自动化全覆盖,这意味着还会降低自身的碳排放。
关键之二,是从源头上节能。
作为制造型企业,在生产中会大量地运用到水电气能源,用以保证大型机械设备的运转。以往,设备按照固定的频率运行,无法根据负荷变化随时做出调整,会造成能源浪费。
而现在在工厂一个耗能最大的车间里,设备已经可以“随机应变”了。
通过近两年的时间,由松下集团自主研发的AI智能EMS节能自动控制系统投入使用,基于物联网技术,设备能够根据外部条件(如温度、湿度、设备流量、压力等)实时自动调整频率条件,使设备一直处于最节能的运行状态。
除了在生产过程中处处节能,公司在日常运营中也无处不在实行着“降耗”。
从厂区道路到工厂内部,共计13725处照明灯光全部换成LED,而光这一项就花费了200余万元。此外,公司还引入光伏发电设备,变频式空压机、真空泵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走上工厂的屋顶,满满的“绿色能源”元素在这里铺开——面积2.2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发电容量达到1.6兆瓦。副总经理告诉我们,铺设的光伏板完全可以满足工厂日常照明所需要的用电量。
▲在松下工厂的模型中可以见到工厂的屋顶铺满了光伏板
从4.4万吨到0吨,真正实现“零碳”的最后一步是借用外部力量。因为这4.4万吨是企业无法利用自身力量抵消的。
公司通过松下集团与I-REC签署的电力环境价值集中协议,购买了绿色能源电力的证书,同时签署了化石燃料来源CO2排放抵消配额协议,用以抵消蒸汽使用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将“4.4万”变成“0”。
PART 3|叁
在这里需要科普一下,绿色电力(Green Power)是指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如风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电能。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电力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鼓励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和个人在全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平台上自愿认购绿色电力证书,作为消费绿色电力的证明。
在交流中我们得知,在低碳减排中企业“创能”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比如铺设太阳能板、发展风力这些举措,对企业的周边条件有很高的要求。
“企业如果想要降低生产能耗,无非就是两种手段,第一种就是从企业自身下手,发展节能技术,降低公司的消耗能源,或是提高产能,降低单位负荷的排出量。第二种,就是购买绿证。”
所以,企业想要达到“零排放”,购买绿色证书是“必经之路”。不过就目前而言,绿色电力的资源十分抢手,往往是供不应求,并且买额度是需要资金投入的,因此,绿证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并不广泛。
但在未来,零碳排放一定是注定的发展趋势。“目前已经有很多集团企业提出希望供应商能最好尽快达成零排放,所以有些供应商在逐步做这方面的改进。”
目前,松下集团在全球实现了6座“零碳”样板工厂和“零碳展厅”。无锡公司作为集团打造的最大规模的“零碳”样板工厂,这些节能减排经验也将被复制推广到全球其他工厂。
眼下,我国向世界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低碳发展”所释放的新机遇,也吸引着众多跨国企业的目光。
比如,将低碳电力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的能源巨头道达尔就“牵手”中国本土智慧能源科技企业远景集团,成立了道达尔远景能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通过提供数字化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低碳转型。
曾有专家指出,三十年的时间其实是很短的,碳排放的达峰越晚,以后就会越难以实现碳中和,所以十四五期间要推动尽可能多的省市达峰。
我们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能够付诸美好的想象的时代其实并不遥远。
它就在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期许中;在人们真善美的美好想象中;在想象后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行动中……
(本文作者:奔流财经社 王歆怡 )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