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无锡正在经历一场磨难。
一方面增速下滑:2011年到2015年的5年里,无锡经济增速总体上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不断滑落,GDP在全国的排名跌出前十,从第9掉到了第13,在省内首次被南京超过。2010年,无锡的GDP总量相当于苏州的62.77%、南京的112.92%,到了2015年,无锡的GDP总量相当于苏州的58%,南京的87.6%。
另一方面动力不足:从2005年到2015年,无锡工业投资10年下降了10.2个百分点,总量从第2降到了第6,缺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连续多年没有超百亿美元的大项目,整个“十二五”,无锡只有海力士实施了两个超百亿元的技改项目。工业的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无锡工业经济增长乏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6年全省垫底。
与此同时,发展中的金融风险增大,不良贷款率一度升至全省最高。
一时间,无锡仿佛进入了一个无解的“死胡同”。
无锡怎么办,无锡该往哪里走?
在一些人感到悲观无力,甚至唱衰无锡的时候,无锡却从2015年开启了一场神奇的“逆袭之旅”。
仅仅两年后,2017年,无锡GDP攀升到10511.8亿元,突破万亿大关,GDP增速全省第二——3年前还是全省倒数第一,工业增加值增长全省第一——3年前,无锡还是全省倒数第二。
2017年和2018年,两年时间里无锡投资额超百亿的项目达到13个。
2019年,无锡15个经济指标中有12个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工业投入等指标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2020年,无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3968.8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高于江苏平均水平,在全省十三市中排名第三,列苏南第一。GDP收于12370.48亿元,增速尽管只有3.7%,但考虑到疫情考验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这个数字也足以证明无锡经济的韧性。
2021年,无锡GDP强劲上扬,同比增长8.8%,达到14003.24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A股上市公司总数首次突破1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6万亿元。
今天的无锡,已经走出谷底。如今的无锡,正在蓬勃向上。
从2015年到现在,这七年,我想不夸张地说,就是无锡一部真实、生动、鲜活的奋斗史,也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更是一份观照现实的珍贵教材。
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最后直达知其所以必然。
回顾好过去,我们就对未来更有信心。所以,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个话题——
无锡为什么能?
PART 1|壹
“产业强市”四个字里,蕴藏着什么秘密
我想从2015年开始的这段历史,要从四个字开始:
产业强市。
2015年3月,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来到无锡任市委书记。
经过密集的调研后,在4月份的一次会议上,李小敏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无锡如何负重爬坡”的看法,提出了“稳增长首先要稳投资”、“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等非常有意义的观点。
密集的调研和分析研判,一场又一场的座谈,一次又一次的走基层和企业,在2015年8月中旬召开的无锡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上,梳理了无锡必须直面的13个方面问题和不足,其犀利程度十分罕见。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无锡重新校正了自己的方向,提出了“无锡必须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的发展道路”和“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发展导向。
这次堪称里程碑式的会议解决了无锡的几个大困惑:
第一,无锡明白了,实体经济才是自己的最大优势,绝不能“脱实向虚”,绝不能逾越发展阶段,李小敏当时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
“工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无锡强”
有一段时间,无锡实际上是在驱赶自己的所谓“低端制造业”的,但是这个时候,无锡说了:衡量粗放发展还是集约发展和产业本身无关,传统产业也有高端环节,新兴产业也有低端环节,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决不能用“格式化”的方法来简单腾退传统产业,而是要根据实际,区别对待、分类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攀升。
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上,无锡也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制造业是水,服务业是船,水不涨而船高就是“虚高”,一个城市如果过度转移制造业,片面追求服务业占比,就会产生产业结构“早熟”的问题,动摇经济增长基础。
这些论断,看起来很朴实无华,但在7年前,它就是一道刺破阴霾的光,一把斩开荆棘的剑。要做事,就要统一思想,意识统一了,就好办事。
这些论断,即使放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仍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仍然值得记取和借鉴。
第二, “产业强市”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是一整套、有系统的打法。
其关键,就是狠抓项目。
在各种场合,李小敏反复强调:
产业强市的基础在重大项目,关键在重大项目,抓住重大项目就是牵住了发展的“牛鼻子
2017年成为无锡项目推进的“大年”,成功引进历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超百亿美元的华虹集成电路项目,这是无锡时隔27年后再次迎来超百亿美元“巨无霸”。
华虹项目的到来,使无锡集成电路产业链更加完整,当时便有专家指出,芯片是集成电路的核心一环,向上可以发展大硅片,向下可以发展封装、测试,华虹的到来让无锡在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发展方面获得了核心力量。
同样在2017年,总投资86亿美元的海力士二工厂项目,总投资30亿美元的中环集成电路项目全面开工,东方环晟、药明康德等4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增添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抓项目是“表”,至于“里”,则是无锡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
《关于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被视为无锡产业强市政策的开山之作,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迅速跟进。按计划,无锡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不低于200亿元的现代产业发展基金”,事实上,这五年全市落实的现代产业发展资金超过了338亿元。
无锡在人才上也开始大手笔投入。2016年,无锡出台《关于实施“太湖人才计划”打造现场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2017年,又发布《关于深化“太湖人才计划”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顶尖人才团队来锡创新创业,最高可获1亿元项目资金支持。
无锡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便势不可挡。
无锡人民也深深感激李小敏,在无锡四年零九个月,但他在无锡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无锡话别之际,全程脱稿,深情满满,全场起立鼓掌,这样的离任场面至今回想起来仍令人动容。
PART 2|贰
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一股力量
“产业强市”成了无锡发展的一面旗帜。
这些年来,一任接着一任,产业强市的主旋律始终昂扬激越,真正实现了“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一拨又一拨的无锡人满怀豪情, 投身于产业强市的主战场。
“产业强市”也成了一种精神,看看成绩单,是很自豪,但亲历其间的人都深知艰辛。这些成绩和变化,是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着力化解金融风险的情况下取得的,得来殊为不易。
“产业强市”的精神,叠加创新驱动核心战略,让无锡更加注重追求科技自立自强——“十三五”时期,无锡整合各方力量加强技术攻关,无锡企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出现诸多“第一”、“唯一”:
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是省内首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成为唯一一家物联网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到2020年底,科技进步贡献率由63%升至66.7%,保持全省第一。
“三大经济”的目标也被提出来了: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持续深化产业强市建设有了新的路线图。
这种精神也从产业延伸到无锡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无锡人的自信回来了,面对问题不会退缩,面对压力不惧挑战,这些年,说句实话,很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被攻克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也办成了。
比如说,无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僵局”,按下了“快进键”。2017年6月28日,凝聚无锡人17年期盼,苏锡常南部高速无锡段正式开工。据媒体披露,这条高速之所以能够在“费尽周折”后开工建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联系国家、省有关职能部门协调相关事宜,密切关注关心项目推进情况。”
再比如说,多年来无锡和江阴、宜兴之间“拉得不紧”,锡澄S1、锡宜S2市域轨道交通建设破土而出,锡澄锡宜一体化实现提速,从交通的互联互通,到资源的共享共融,这步棋也下得坚决有力。
区划调整涉及利益众多,推进难度大。2016年2月20日,无锡市梁溪区、新吴区挂牌成立。其中,梁溪区由三个老城区合并而成,合并之后,梁溪区拿出一系列举措,产业发展一体规划、棚户区改造整体推进、古运河风光带联动打造,不仅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数十万居民也从中受益。
多年来,无锡面临“垃圾围城”的危机,但始终没有妥善解决。2016年底无锡果断决定,迅速启动锡东电厂复工,在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后,2017年11月,锡东电厂完成综合调试,目前,锡东电厂运行稳定、指标优良。锡东电厂的复工投运,不仅为城市运行“减负”,也为全国其它城市解决这类难题提供了参考。
包括引进更多的大学,建更多的医院……无锡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城市的潜力不断迸发,不断奏出动人的乐章。
PART 3|叁
积小胜而成大胜,无锡能
转眼时间到了2022年。
前段时间,无锡刚刚发布了2021年的十大新闻。
稍微捡几条说说。无锡PM2.5浓度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首次突破300天大关,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首次达到90%以上,太湖水质藻情创近十年来最好水平。
你看,人的精气神一旦回来了,连环境都变得不一样了。
未来,无锡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太湖湾科创带、梁溪科技城、霞客湾科学城等重大功能区要实现实体化运作,太湖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要加速推进,无锡还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十百千万”工程,显著提升数字经济比重;
无锡要对接江苏“1+3”重点功能区建设等发展战略,共建苏锡常国际大都市区和环太湖科创圈,还要规划建设蠡湖未来城、运河湾等地区,整合建设一批城市功能区,推进一批国际化重大功能设施建设;
在双碳时代大背景下,无锡还要高水平建设中瑞低碳生态城、零碳科技产业园,推进长江大保护、新一轮太湖治理等,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无锡满怀豪情,壮志在胸。
遥想“十三五”初,无锡占全省的经济总量约10%,但是去年,无锡GDP以及主要经济指标都占全省12%,别小看这两个百分点,这是在整个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增长的两个百分点,可见无锡人有多拼。再过3年,到“十四五”末,无锡还会拿出怎样的成绩?
无锡变化的过去,是产业强市和创新驱动既定战略及实施的升维升级,无锡变化的未来,是打破“地级市思维”,融合大科创和国际范的加速加力。
无锡就像昨天夺得亚洲杯冠军的女足,从两球落后,到扳平,再到绝杀,用一场史诗级的比赛,挽狂澜于既倒,濒绝境而重生,永不向困难低头,永远奋力拼搏。
不负春晖,永记初心;远望春山,自信前行。
未来,永远属于精神明亮的奋斗者,未来,永远属于敢于创新的无锡人!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