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虹桥向东北方向,高铁23分钟,就到了苏州。
出了车站,京沪高铁疾驰而过,苏州北站赫然醒目,苏州高铁新城就在眼前,这里是相城。
相城,一个曾经被称为苏州“北大荒”的后发地区,正在长三角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熠熠生辉。
今年恰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相城这匹黑马的起步,也是在三年前。
2018年,当相城喊出“相土尝水地、枢纽中心城”的城市口号时,多数人都持有暗笑心态,毕竟,苏州十只虎、个个不简单,一个后发地区想在“群虎争雄”的苏州当中心,难度可想而知。
三年过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几乎包揽了苏州一半头条的后发城市,再提到相城,脑海中涌现的无一例外都是“一匹黑马”,苏州市域新中心的形象呼之欲出。
对相城了解的越多,就越会由心底泛出疑问:
为什么是相城?
PART 1|壹 地缘先机如何重塑相城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交通是实现“一体化”的关键支撑。
毫无疑问,坐拥苏州北站的相城,具有天然优势。
即便是放眼全世界,要说这个时代极具想象力的新生城市力量,苏州高铁新城绝对首屈一指。
法国高速列车TGV上的里昂、南特和里尔,日本新干线上的东京、大阪,韩国高速铁路KTX上的釜山等等,高铁让这些城市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早在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提出伊始,相城区就超前规划苏州北站综合枢纽,意图协同构建沪苏高铁一体化格局,2019年,相城区就开展虹桥-相城复合型高铁枢纽课题研究。
从地图上看,高铁苏州北站的位置非常特殊,苏嘉甬高铁与京沪高铁、苏湖城际与苏锡常城际于苏州北站交汇,形成一个“双十字”枢纽。
这个枢纽,对外,城际铁路23分钟直抵虹桥,17到48分钟通达长三角各地。对内,无缝对接城市内地铁、高架、快速路等城市微循环系统,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将通过这个内外循环系统,在这里汇聚。
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中,北向拓展带承载了“一核”的大部分延伸功能,而坐拥高铁苏州北站的相城,作为北向拓展带中的重要一环被寄予厚望。
今天,苏州北站综合枢纽的规划建设,更将打造成为空铁联运、站城融合、无缝换乘的现代化、综合性、智能型国家级综合枢纽。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的同时,也将极大提升苏州枢纽势能和战略地位。
高铁就是一条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加速跑道,今天的相城,左手是拥有庞大且完善制造业产业链的苏州,右手是拥有强大的创新资源和资本市场的上海。
两个城市的资源像两条大动脉在这里汇聚、转换,而苏州高铁新城的位置和功能,就是心脏。
相城,这颗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上的一颗闪亮“明珠”,已经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PART 2|贰 沪苏同城如何赋能相城
在苏州的发展历程中,一个离不开的关键词的就是上海。
改革开放之初,苏州就形成了“要发展、靠上海”观念,无论是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星期天工程师”、还是浦东开发开放,苏州都在接受上海辐射带动的同时,错位发展、成长壮大。
在长三角一体化中,苏州和上海的关系也最为特殊,苏州民间历来有说法,苏州之于上海,就如“大树底下的碧螺春”。
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三周年之际,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上海和苏州正越走越近,长三角的两大城市正在构建一种新型城市关系——同城化。
而在这个新型关系中,相城和上海虹桥日益紧密的联动,尤为引人关注。
近年来,相城开始开始密集拜访“上海朋友圈”。
2019年6月,苏州(相城)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A园正式开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智库联盟(苏州)上海联络处”揭牌入驻,建立起了相城扎根上海的桥头堡。
相城还是苏州第一个加入长三角PASS卡体系的区域,有效联动上海和长三角17个城市。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面对上海,相城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不单单是产业平台、科技研发的合作,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太平粮仓等文旅资源也与上海城隍庙实现了“隔空联动”,相城对上海的拥抱更是教育医疗、社会资源等的全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
三年来,上海世外、上海山峰、上海美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长三角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正不断助推相城基层教育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而这些实实在在的提升,正在被更多老百姓看见和体验。
甚至我们可以看到,相城这几年的产业布局都带有浓浓的上海味道。
从2018年开始,相城就重点布局了数字金融、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区块链、生物医药六大新经济产业,今年又进一步发展航空航天、能源互联网、数字文化创意、现代商贸服务,形成“6+4”产业布局。
此时此刻,上海主动来敲门,对相城来说,无疑是天黑点灯、下雨送伞。
2019年12日,虹桥-相城深度合作被纳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2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公布,“相城”成为其中的高频词。
三年来,相城不仅落户了长三角苏州(虹桥)创客育成中心、文化产业创新中心、离岸创新中心“三大中心”。
上海虹桥商务区更是授予了相城长三角会商旅文体示范区联动平台•苏州(相城)中心、长三角国际人才服务中心•苏州(相城)中心、长三角虹桥•苏州(相城)产业创新联动中心“三大平台”。
对沪苏的关系,除了“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的传统理解,也有了新的理解,相城人称之为:
“大虹桥共绘繁华图”。
毫无疑问,相城和上海,还会更近。
PART 3|叁 相城担当如何成就相城
在苏州这座高手如林的城市中,相城没有姑苏的底蕴、也没有园区的资本,但这几年明显能感受到,相城的发展始终呈现出了一种澎湃的动力。
今天的相城,创造了一个个极具含金量的“第一”、“唯一”。
2020年,相城首次跻身苏州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并获评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如果,要寻找一些主观性的东西去探寻这座城市的脱变原因,我想,相城人的担当精神,就是这座城市迅猛发展的不竭动力。
看待相城这座城市的不同角度,会让我们对相城担当有不同的理解。
但在我看来,相城担当的核心要义在于:早走一步、快走一步、多走一步。
2020年7月,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在相城揭牌,覆盖相城全域,是全国6个示范区之一、江苏省唯一,也是全国六个示范区中面积最大的。
一年多来,三菱重工、株式会社伊藤喜等大型日资企业接连在相城落子。
这一国家级对外合作示范区凭什么落户相城?
相城的回答是:做足提前量。
早在2018年,相城敏锐捕捉到当时中日关系趋稳向好的形势,超前规划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风口来到的时候,相城已经准备好了一切。
再说区块链等新经济产业,当很多人连什么是区块链都不知道时,相城区就敢为天下先对区块链有着非常前瞻性的布局了,经过3年多的发展,相城区块链产业已具备了领跑性。
数字金融方面,相城全国首创了70%的应用场景,推动沪苏两地数字人民币试点联动,跨省开展“五五购物节”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
数字货币三大国家级平台——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齐聚相城。
智能车联网方面,相城区更是成为了长三角区域牵头地区,联合上海等8个城市启动长三角车联网示范区互联互通测试活动。
到今天,在相城不足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集聚了数字经济企业2625家,吉利智能驾驶全球研发中心、曹操出行、魔门塔、挚途科技、智加科技全国总部、T3出行、大唐高鸿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头部新经济企业纷纷落户相城。
一个先进的车联网技术和庞大的产业集群,已然形成。
2500年前,伍子胥有云“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相城因此而得名。
2500年后的今天,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相城凭借着智慧与担当,成为长三角区域竞争中的“进取型的模范生”而誉满全球。
可以说,相城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了长三角一体化给区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每个普通人砥砺奋进追逐美好生活的模样。
在长三角一体化更加协调开放、“沪苏同城”更加具备现实想象力的未来,相城,足够可期。
(原创 奔流写作小组 奔流财经社)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