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迟力峰,苏州大学第九位院士的故事
奔流财经社
2021-11-19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


我们发现,在此次中科院2021年新当选院士名单中,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迟力峰教授位列其中,是化学部十一分之一。


而迟力峰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意味着苏州大学的两院院士数量上升为九名。


迟力峰现为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担任《中国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以及ACS Nano, Chem. Commun., Small, Acc. Mater. Res.等学术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


这位出生于1957年的新晋院士,于1982年和1985年在吉林大学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89年在德国Göttingen大学获博士学位。


迟力峰与苏大结缘是在2012年。


2012年,她加盟苏州大学FUNSOM研究院任教授,凭借对界面组装及纳米表征方面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也逐渐点亮她在科研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成果:


提出表面晶格调控的分子组装反应方法,从单键层次获得了表面对分子选择性活化的新认知;

利用表面结构效应和分子定向组装,实现了正构烷烃的选择性脱氢、聚合及烯烃化;

揭示了单晶表面对分子选择性活化与偶联的作用机理;

建立了介观尺度分子长程有序组装方法……


她所研究的这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显得有些陌生,但这些创新成果在某些特定领域却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在电化学晶体管领域


一直以来,有机聚合物电化学晶体管(OECT)凭借高跨导、低驱动电压、水溶液环境兼容的特点在生物/柔性电子学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高性能的电化学晶体管需要同时平衡氧化还原化学、薄膜中电子输运以及离子渗透与传输,其中离子的渗透和输运对于目前大部分高迁移率共轭聚合物都是一个主要问题。而从传统场效应晶体管开发的聚合物多是疏水的,不利于水溶性溶液中离子的注入,进而限制了其电化学晶体管的性能。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迟力峰教授课题组与美国西北大学Tobin Marks课题组合作通过自然诱导的溶液呼吸法构筑系列多孔结构活性层以改善共轭聚合物的离子注入能力,提高了电化学晶体管的性能,在该领域取得进展。


凭借着一腔对科研的热血与创新性成果,四年后,迟力峰也走上了国际领奖台。


2016年获美国 ACS Nano Lectureship 奖;

2017年获IUPAC 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

2020年先后入选为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以及中国化学会首届会士。


值得注意的是,17年的这个奖项,是专门表彰全球范围内在化学或化工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女性科学家的奖项,每两年仅颁发给12个人。


该奖项不仅要求获奖者在科研上有较高成就,同时也要求能够积极参与领域内的公共事务,促进学术间的交流。


荣誉加身,但比起骄傲或自豪,迟力峰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幸福。在她看来,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是她科研工作中的一件幸福事,同时也是一种鞭策。


出生于1957年,如今的迟力峰教授已年过六十,但她对科研的热情却不曾消减。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副教授黄丽珍曾如此形容迟力峰:“她对科研真的是非常有兴趣,精力总是很旺盛 ,很忙也会在实验室里。”


在查阅迟力峰教授过往的一些采访报道中,我们也发现,有一个关键词是被她反复强调的。


这个词是“好奇心”。


迟力峰表示,好奇心是做科研最原始的动力,光有好奇心还不够,还要坚持,要有一股拼劲儿,能够想到了设计出来再坚持做出来。


在这位对科研充满热情的教授看来,兴趣是极为关键的,也是坚持的底气与力量源泉。


“科研没有8小时制度,我们一直在努力”,说起团队里学生们的辛勤实验,她也充满自豪与期待,“工作如果是你的爱好,就不会觉得枯燥和疲劳了,我觉得一个人自己认为还有创造力的时候,就可以一直做下去。”迟力峰表示。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相信凭借着这份对科研事业的探索和坚守,迟力峰院士能继续在我国的科研道路上,不断创佳绩、攀高峰。


(奔流写作小组 奔流财经社)


参考材料来源:高分子科技、苏州日报、苏州教育一传媒有道


迟力峰,苏州大学第九位院士的故事
奔流财经社
宁波、青岛和无锡:三座城之间的较量
奔流财经社
向“招商护商之城”进发,无锡靠什么?
奔流财经社
太湖湾科创带上,有这样一个宝藏园区
奔流财经社
百亿基金+零碳科技园,无锡的“碳中和”产业到风口了
奔流财经社
为什么是宜兴环科园
奔流财经社
精选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