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宜兴的人才工作为什么搞得好?
奔流财经社
2021-12-08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天下读书人没有不知道苏轼的,这个旷世才子,他的诗词文赋,他的绘画书法,他的足迹屐痕,他的历史传闻,千百年来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他这句诗里的“阳羡”,就是宜兴,足见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苏东坡不但喜爱宜兴,更为宜兴做出了贡献,他在宜兴蜀山下建了东坡书院,大兴讲学之风。


也许有了大文豪的灵气沾染,自宋以后,宜兴一共出了548位进士,4位状元,有10人官至宰相。


▲东坡书院(图源:网络)

如今,宜兴更是全国有名的“院士之乡”(32名两院院士),“校长之乡”(120多位校长),“教授之乡”(1万多名教授),在全国县级市中独领风骚。


在这样的地方搞发展,“人才”就是一张天然的闪光名片。


11月16日,宜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外人才引进的若干政策(试行)》,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引进海外人才。


不得不说,宜兴在人才工作方面确实敏锐。


随着新冠疫情在海外持续肆虐,大量的海外留学生开始回国找工作,甚至许多海外本土的科技人才也被中国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安全的工作环境所吸引。


海外人才涌入在即,宜兴率先抛出了有力的橄榄枝。


作为无锡市首个出台海外人才招引政策的地区,宜兴在上述《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外人才引进的若干政策(试行)》中,开篇即提出:


对取得海外学位,且拥有国际领先技术成果、拥有能够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具有海外创业经验、曾任国外企业中高层技术岗位、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自主创新产品并获得风险投资等创业人才(团队),入选“陶都英才”创业人才(团队),给予企业产业化配套资金额度在原有政策标准的基础上上浮50%,最高7500万元。


对内育英才,硕果累累;对外引人才,成绩斐然。

▲图源:宜兴发布

近年来,宜兴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到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锡宜产业协同发展、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等多重叠加机遇中,围绕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始终把引才、育才、留才摆在重要位置,致力涵养独具特色的人才“蓄水池”。


接下来,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做个深度观察。


PART 1|壹

政策有力


2012年,宜兴启动“陶都英才”工程,目前已连续10年实施,并且持续进行政策升级,以此紧跟新时代形势变化和宜兴产业转型的需求。


2016年宜兴政府针对该人才政策进行了首次优化升级,新政更加注重政策体系的科学性与实效性,针对性更强,定位更精准,支持力度更给力。


比如,将人才细分为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基础人才、乡土人才等6大类66个小类;


在支持力度上“加码”,对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宜兴创新创业的,支持资金分别从最高500万元和3000万元提升至最高800万元和5000万元;


对人才落户条件作出了突破性规定:50周岁以下、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凭毕业证书;中级以上技术(技能)型人才,凭职业资格证书,其本人、配偶和子女可直接落户宜兴。


2020年,宜兴再次进行了人才政策升级,出台“人才新政20条”,发布《关于“陶都英才”政策的若干补充意见》,围绕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双百”引进计划;大中专学生“百校万名”引进计划;高技能人才“百千万”引育计划;乡贤高端人才、乡土实用人才“两乡”引育计划;实用型人才积分评价工程;建设人才飞地;营造最优服务环境等7个板块,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


这也是近年来无锡地区力度最大、开放程度最高的人才政策。


今年,宜兴的人才政策更是全面开花、层出不穷。


一是在无锡地区首个出台《全市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意见》,全面对接无锡人才工作布局。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28名,入选省“双创人才”6名,“太湖人才计划”23名,申报“陶都英才计划”69名,申请租购房补贴183人,已发放人才项目资助、各类补贴等5785万元。


二是在无锡地区首个出台《关于深耕乡贤服务发展的工作意见》,服务联系乡贤、产业链乡贤招商、乡贤综合信息管理等工作机制基本建成,累计入库乡贤近3037人、宜兴籍在校大学生7653人。


三是大力激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招才引智的积极性,在无锡地区首个出台《人才项目引进专项激励办法》,给予最高50万元的引才奖励,累计8个人和2家机构申请奖励。


政策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引才资金,只有大手笔才能锻造出高质量“引才力”。


举个例子,“十三五”期间,宜兴市级人才专项资金支出,从2016年的2150万元提高至2020年的4550万元,年均增长20.6%。

今年,宜兴财政预算安排人才专项资金近8000万元,较2020年增长75.4%,为近年来最大增幅。


其中,为卓易信息兑现了单笔1000万元额度的“陶都英才”项目资助,创近年来资助额度之最。


未来,宜兴市财政还计划投入5亿元,全面推动人才新政落地见效。对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只有127.59亿元的宜兴来说,人才资金支出比例之高,足见其求贤若渴。


PART 2|贰

乡贤有情


丰富的资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天优势,类似的,作为“院士之乡”“教授之乡”,宜兴人才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庞大优质的乡贤资源是宜兴招才引智工作中有情有义、不可比拟的资源禀赋。


为用好乡贤资源,助力宜兴发展,宜兴出台《关于深耕乡贤服务发展的工作意见》,重构乡贤工作网络,形成以乡贤综合信息平台为主体,深耕乡贤服务发展、加强乡贤联系服务、开展产业链乡贤招商的“1+3”制度,努力把天南地北的宜兴人团结凝聚到一起,为家乡发展增砖添瓦。


目前,宜兴把乡贤“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氿子兴宜”的乡贤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今年10月,宜兴秋洽会上,宜兴乡贤、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团队总投资1亿元的薄膜电池激光精细微加工技术研发项目正式签约。褚君浩院士表示,很愿意为家乡产业献智,通过核心技术的攻坚,助力产业跨越式发展。


目前与宜兴有相关合作的院士共有16位,合作模式已从企业自发的“点对点”延伸至“面对面”。


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例,宜兴作为一名“后来者”面临产业基础薄弱、创新平台缺乏等多重发展难题。然而,从起步到发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然已有签约、在谈项目60项,总投资超 400亿元——


这背后所体现的,正是“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逻辑和思路格局。


明月所照、皆是家国,乡情所系、关山可越。

▲图源:宜兴发布

我们注意到,近几年,宜兴一大批乡贤回乡创办实业带来资金和技术,积极牵线搭桥促成高端合作,反哺成效日益显著。


乡贤蒋建宁投资210亿元,回乡建设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开启宜兴旅游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谢乾、余建军、宗健等乡贤,在互联网、新型环保、电子材料等不同领域投资兴业,成为宜兴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新生力量”;


谈哲敏、史国君、黄富强等乡贤,则积极为市政府牵线高校院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PART 3|叁

措施有痕


首先是以赛选才、以赛招才


今年,宜兴启动第二届中国宜兴太湖湾国际青年精英科创挑战赛,创新“城市赛+专项赛”模式,参赛项目超过1100个,签约落地项目30个


创新设立的“宜创汇”陶都英才金融路演品牌,则集聚江苏高投、毅达资本、IDG资本、赛天资本、羿扬资本等18家知名创投机构,6期活动累计吸引34个优秀创业团队来宜对接,其中,2个已落地;


举办宜兴市技能大赛,1801人参赛,1346人取得高级技能证书。


其次是筑巢引凤、贴心服务


宜兴建成了“宜兴院士之家”、“氿子创新讲堂”,打造顶尖人才团队“城市会客厅”,10名中外院士被聘为宜兴创新发展顾问;


联合江苏银行在全国县级市中首个推出“人才服务百宝箱”,通过智识人才、智慧匹配、智能搜索、智享政策等四大功能,打造人才身份、政策服务“人机交互”线上办事新场景;


高标准运行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和“一网通”线上服务平台,开通人才补贴、陶都英才卡等10多项在线办理事项,519家企业注册,1076名人才在线申请;


依托“青年人才驿站”打造“青年人才之家”,举办“大学生感知宜兴”活动,吸引1200多名大学生来宜实习实训。


PART 4|肆

留才有爱


引才固然重要,留才更不容忽视。


一是得有产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是要让人才有归属感,保有干事创业的激情。


宜兴市人才办对奔流财经社表示:


“只有把城市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根据合理的资源招来人才,用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形成人才竞争力。”


对此,宜兴正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2+3+N”的新产业布局下,宜兴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能源、数字经济、文旅等产业全面发力。今年1-5月,宜兴新能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三大新兴产业规上产值增长30.1%。


有了新兴产业的承载,人才才能招得来、留得下。


对于许多优秀人才来说,其配偶的就业和子女的入学问题是他们最牵挂的问题。对此,宜兴创新实施举家引进配套工程,建立人才配偶就业、人才子女优质基础教育“双保险”,用于解决人才关注的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问题。

▲图源:宜兴发布

具体政策细致到什么程度?


比如,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的配偶原在企业工作且年龄不超过50周岁的,可妥善安排至本市同等层次的企业就业;暂时未就业的,按本市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的50%发放生活补贴等。


对于子女属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可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优质公办学校就读,属高中阶段的,由市教育局安排转入与原就读学校同等级的学校就读,就读民办和国际学校还能享受3年内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学费补贴,子女需在本市参加高考的,可办理落户手续。


另外,在宜落户的高层次人才每人都会拥有一张“陶都英才卡”。


有了这张卡,他们不仅可享有和本地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待遇,而且在政府办事大厅、银行、医院等等,还可享受“英才卡”绿色通道服务。


可以说,眼下,拴心留人的“磁力场”正在宜兴形成。


人才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广开进贤路、广聚天下才,一幅“才以城聚、城以才兴”的生动画卷正在宜兴这片热土徐徐展开。


传说,苏东坡在宜兴讲学时,曾经设计了一款提梁壶。

▲东坡书院中的提梁壶

宜兴人特爱喝茶,当时的壶把装在壶身侧面,火一烧,壶把就烫手,苏东坡便设计了壶把在壶的上部,并用枯树形状做把,烹茶审味,怡然自得,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真是风雅之致。


人才工作是也是一种“风雅”的工作,但风雅之中有细节,有巧思,也有格局,在我看来,这也许就是宜兴人才工作的最大特色吧。


(原创 布希 奔流财经社)


宜兴的人才工作为什么搞得好?
奔流财经社
中国太保: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新增长极|对话世界500强
奔流财经社
汇跑赛事李长征:解决一万件事,促成一场赛事
奔流财经社
由海入湖,曹路宝主政苏州
奔流财经社
姑苏晚报这次做对了什么
奔流财经社
江苏省党代会报告中有哪些无锡元素
奔流财经社
精选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