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9日,一场关于服务型制造的大会在无锡召开。
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15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新遴选培育2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目前就无锡而言,有280家市级示范,40家省级示范,还有2家企业为国家级示范。
实际上我国早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就已指出,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重点是努力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方向转变。
2017-2018年,工信部先后发布了两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名单中的示范单位涉及60多家企业、60多个平台以及110多个项目。
这意味着,名单所涉及的企业基本都已成功转型为服务型制造企业。还有一层意思在于,入选示范企业名单的“服务型制造”模式已相对完善与成熟,而没有入选的企业也正在积极转型与攻关。
究竟什么是服务型制造,举几个无锡的企业的例子就明白了。
案例一:远景能源全生命周期助力能源互联事业。
2011年前,远景以风机研发与销售为主要业务,之后基于物联网系统,打造出自己的物联网平台及管理系统,帮助企业一起来实现零碳转型。
通过采集企业的电设备,热、用气设备,管理系统就可以实时地监测用电的情况、能耗的情况、碳排的情况,形成合理的减排路径,最后通过和绿色认证机构的合作,从而实现碳排放从n到0的目标。
案例二:云服务商的数字化服务
以华云数据赋能制造行业为例,华云数据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帮助了众多制造用户解决设备与产线的安全接入、运营、综合价值分析,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通过工业物联网私有云平台的建设,使得劲嘉集团数据中心IT资源利用率提升了70%-80%,基础设施成本降低了40%,监控大屏故障自动化识别提高了60%,大大提升了运维效率、系统稳定性以及业务的连续性。
案例三:红豆实业服装个性化定制平台
红豆实业是享誉全国的服装生产企业,从2007年开始企业逐步从服装生产向柔性制造转变,进行服务延伸。通过整合业务流和信息流,建设服装定制化平台,发展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等定制化服务,重构了传统服装生产方式,成为行业内的典范。
其智能定制的模式,可已通过激光3D技术实现720度可视化量体,然后通过用户选择的版型自动生成合适的样板。目前这个技术可以实现1分钟量体,2分钟出版,3天内发货,7日内全国必达的服务体验。
依据订单工艺和工人技能雷达监控,采用动态虚拟产线形式优化产线组合,通过引入AI智能算法和AGV智能搬运车,实现自动化物料配送及动态产线调节,将原有产线中以生产线和小组为单位的生产单元进行离散化处理,形成以单个作业人员为生产单元的细胞化生产改造。
“个性化定制”可以说是目前最符合当下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其产生的就是产品附加值,同时企业也因供应链的创新和生产模式的重塑而实现增效降本,竞争力大幅提升。
工程机械、高端纺织、新型医疗器械、汽车及零部件、家电和电动自行车等等这些传统制造业向个性化逐步迈进的例子在无锡不在少数。目前无锡已有红豆实业、新日电动车、小天鹅等85家个性化定制示范培育企业。
从这些例子上可以看出,服务型制造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内,二是对外。
对内就是投入服务化,即企业技术质量、运作效率等。
对外也就是业务服务化,与物品相关的外部服务对顾客越来越重要,对顾客越来越友好,物品服务不仅仅是维护和修理,甚至包括购买、安装、系统集成和后期的技术支持。
而“对外”这些无形的成分所占的比重逐渐在变大,甚至成为主要业务。但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几乎当前所有观点都认为:将服务能力融入制造业,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早在1992年,台湾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就提出著名的“产业微笑曲线”。
这条曲线形象地展示了产业竞争型态:企业体只有不断往附加价值高的方向前进,才能持续发展与永续经营。
其实早在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格林福尔德就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而后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进程中衍生出两个概念:服务型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
但在那时,“服务型制造”更多指的是“生产性服务业”概念,但其所站的角度是面向生产,而不是解决如何为最终顾客提供服务。
而这个概念被明确是什么时候?
2016年7月,三部门在印发的《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中明确了观点: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从而促成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虽然“服务型制造”这股飓风不像5G、人工智能那样为众人所熟知,但它卷起的效应——体验化、便利化的消费场景已渗透进制造业——以定制化、个性化、千人千面等种类繁多的形式服务越来越多的客户与消费者。
有行业专家曾指出,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重塑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显然,融合了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新制造,正是服务型制造。
为了讲清楚服务型制造如何提升产品价值与企业竞争力,我们再来看个例子。
位于无锡惠山的天奇自动化公司原是一家从事汽车生产线装备制造的企业,2010年开始,面对汽车制造业生产对智能化集成服务的需求,企业开始探索总集成总承包发展模式。
目前天奇已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从咨询、设计、施工与交付的管理体系,实现产品智能化、集成化,占据了装备技术集成设计端和后市场服务端两个利润高点。
通过这些例子不难看出,服务型制造是时代下的产物,它更有利于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因为“体验”和“感受”永远不会过时。由此可判断,“服务型制造”已成未来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让我们把目光放到无锡,在这里最强的就是实体经济,贡献最大的也就是制造业。目前,全市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4家、中国制造业500强26家、中国服务业500强18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6家,均为全省第一。
近年来,一批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应运而生;普洛菲斯、小天鹅先后入选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无锡瀚云和雪浪云分别成为国家五星级和四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看出,智能制造正引领支撑着企业发展新的“工业梦”。
同样的,无锡政府也在用一系列的政策在构建“制造+服务”的生态体系:
2015年出台了《关于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2017年和2019年连续出台现代产业政策;2020年发布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些都为发展服务型制造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
毋庸置疑,服务型制造的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特点将为无锡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提供有力支撑。
现阶段,全市正在打造16个重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及4个未来产业,加快高端装备、高端纺织、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行业企业从提供单一产品,到提供“智能产品+增值服务”。
在服务型制造中不断探索,无锡已经向全市的制造行业指明了一条转型升级的明路。未来如何让更多服务制造型企业在太湖之畔开枝散叶,相信这座“工业摇篮”还会交出更亮的答卷。
(本文作者:奔流财经社 王歆怡)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