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说说过年。
是因为最近看到了一条网上热议的新闻:
最近,杭州一位姑娘晒出了自己的年货清单,居然网购了一头年猪回家。同事们纷纷拍大腿表示:万万想不到啊……
这个94年的姑娘小罗来自安徽,在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前几天晚上,和同事聊天时,同事无意发现,这个平时不声不响的小姑娘,不仅不动声色地张罗好了年货,并且已经陆续安排送到了长辈和亲戚朋友家里。
在这份清单里,最让同事们拍大腿叫绝的,是一头年猪。一整头!活的!土猪!
小罗姑娘说,这头土猪是双11的时候,在淘宝花了2000多元预定的,正好养到过年期间配送。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据说长辈非常满意。
小罗说,因为疫情的影响,响应政府“就地过年”的号召,今年做好了过年不回家的打算。人不到,礼先行,也算是过了一个团圆年。
疫情以来的第三个春节,你有没有感觉到有些东西在悄悄改变?
从一系列的事情来看,我的感觉是:淘宝,可能正在重新定义过年。
PART 1|壹
疫情之下,年味并没有减弱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零星散发病例,个别地区突发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态势再次紧张。
一年来的疫情防控经验告诉我们,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是成本最低、最为有效的防控措施。为了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与聚集,全国各地纷纷发出“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线上拜年、见屏如面”等倡议。
为了配合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人选择放弃回家团圆陪伴家人“就地过年”,站好“春暖花开”前的关键一岗。
但春节又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置新衣开启新年新愿景、办年货增添新年好运头、大采购焕新来年好光景,都是春节“气氛组”的重要成员。
事实上,临近过年,不少网友已经开始通过网购送礼来塑造“淘宝式过年”的新年俗。从浓浓家乡味的本地特产,到各类网红年货礼包,在年轻人心中,如果只能“就地过年”,送给父母与自己的年货也一定不能少。
根据淘宝的数据显示,在今年淘宝年货节首日,“年货”的搜索量激增240%。
过年常备的瓜子、花生不出意外成为年货节首日淘宝上最畅销的年货,同时,疫情带动了室内娱乐相关的商品热卖,比如麻将机首日成交同比增长一倍多,跻身销量上升的热门商品前三名。
淘宝的10万商家将持续营业,在消费者下单后48小时内保证发货。在经历去年春节疫情突袭、物流停摆的困境后,今年的淘宝已经为人们的顺利购物提前布局。
在今年疫情复现引发的特殊氛围之下,不少人开始担忧春节的年味是否会因此减弱——但从目前“淘宝过年不打烊”呈现的活动内容来看,年味不仅没有弱化,它反而以“数字化年味”的方式,为消费者健康安全地度过农历新年提供了足够有趣的替代方案。
PART 2|贰
三个春节,三个不同的关键词
我们也注意到,“淘宝式过年”并不是今年才兴起,实际上,从疫情爆发的2020年,这种变化就已经悄然开始。
2020年春节,最重要的关键词是“抗疫”。
我记得当时要买一个口罩都很难,最夸张的时候一只口罩涨到了五六块钱,但那段时间,淘宝做出了一个决定,宣布平台所有口罩绝不允许涨价,官方启动专项补贴,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很暖心。
那个时候武汉正在疫情最吃紧的阶段,我们也不能忘记,是阿里巴巴紧急动员起了自己的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把一批批的医疗物资送往抗疫最前线。
那个时候,盒马免费为武汉重点医院每天提供300份早午晚餐、为全国医护人员设立“健康保障金”……这些做法,让那个有点疲惫、紧张的年有了不一样的温度。
2021年春节,关键词变成了“保障就地过年”。
我们办公室的小耿,老家是四川的,那年因为回不去,网上下单了一堆家乡的特产:青川黑木耳、郫县豆瓣、东坡泡菜、糖油果子、一大堆火锅底料……伴随着顺畅的物流,订单照下货照发,一大帮人春节还在他的小公寓里吃了顿美美的火锅。
转眼到了2022年的春节。
这是疫情下的第三个春节了。
近日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起在疫情期间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他所有的通讯录统统整理了一遍,把800多人缩小成50余人,这张50余人的表上有家庭成员、同事、朋友等,都是他决定要经常保持联络的。
疫情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最值得自己珍惜的,疫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亲情和相守并不是固定在某一个时刻,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过年团聚有了更多表达和表现的形式。
疫情教会了我们追求健康、安静的生活方式,而在数字时代,淘宝赋予了这种方式更多的内涵。
所以,今年春节的关键词应该是“不一样的年味”。
PART 3|叁
淘宝为什么在“过年”这件事上更从容了?
今年淘宝的第一个硬核点,是“不打烊”。
这是淘宝发布的一组数据:
“春节照常发货”覆盖95%的城市,17万商家持续营业,在1月30日至2月5日期间,菜鸟创纪录地投入15万员工,其中菜鸟驿站总计超过10万人春节值守,保障淘宝天猫包裹送上门。
今年淘宝还推出“卖空100个乡村计划”中,每天推荐一个省的特色农产品,从雪峰乌鸡、查干湖的胖头鱼,再到阿克苏的苹果,天南海北的年货在淘宝天猫一站打齐。
▲年货节期间,全国各大城市的消费者在天猫买查干湖的鱼,最快24小时就能收到
我浙江衢州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那边有一个叫石室村的村庄,被列入天猫年货节“卖空100个乡村计划”,这个村子在乌溪江畔,以养鲟鱼出名,这里的鲟鱼子酱品质很高,不仅登上了德国汉莎航空的头等舱,还亮相过奥斯卡晚宴。朋友告诉我,这几天村里的鱼子酱都快卖疯了!
第二点,是更加温暖人性化了。
讲个故事吧。
淘宝上有家店叫无双不二(不二食堂),在淘宝开了9年了,等级已经达到了五颗皇冠,是淘宝官方认证的金牌店铺。
有一年春节,有一个客人下了一个两斤银耳的单子,当时员工老板都在家过年,没有及时处理后台这个订单。几天后,老板娘赵姣姣还在和家人搓麻将的时候,淘宝客服的电话就过来了,客人那边迟迟没收到货,直接就投诉了,言辞非常激烈。
做淘宝店一旦发生了交易纠纷,因为各种规则限定,商家的苦衷往往难以言说。电商人,在很长时间内,都不配拥有假期。
今年,淘宝在商家端上线了 “节假日一键打烊”工具,和“过节不打烊”同步上线。对商家来说,想休息,就尽情放松。想赚钱,平台给予帮扶。
“终于可以放下手机安心过年了。”1月11号,赵姣姣在后台上新了一款云南红河产的长虹枇杷,这是她年前安排好的最后一批新品,做完这批货,她就开始为春节打烊做准备了。
可以说,在过年这个事情上,现在淘宝已经越来越从容了。
这背后的逻辑何在?
首先,是新的年货需求正在强势崛起。
根据大数据整理出来的淘宝“虎年春节新十大年货”,大家猜猜是什么?是洗地机、大厨预制年菜、滑雪服、剧本杀、低卡零食、春节手机壳、创意春联、年宵花抱抱桶、虎头帽、宠物新年衣服。
要满足这样的需求,网购成为最便捷、也最完整的渠道,过去的年货购买场景是商场—超市—集市,在新需求的爆发之下,网络场景的独特性更加凸显出来。
其次,是淘宝更加完善、合理的组织架构。
今年1月1日,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正式成立,阿里两大电商板块——淘系和B系,历史上首次在组织上全面打通,随后淘宝和天猫在后台全面打通。多种商业服务形态(淘宝、淘特、淘菜菜、猫超、天猫国际)在更强大的数字基建支撑下,能够确保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加简单顺畅。
最后,我感觉:淘宝现在更加注重四个字:以人为本。
从上面“一键打烊”的案例可以看出,淘宝正在追求的,不仅是让消费者省心、放心,也让商家安心、有信心,包括响应乡村振兴主题的“卖空100个乡村计划”,都在强调几样东西:责任与信心,温暖与初心。
年的味道,说到底还是人情的味道。
PART 4|肆
“重新定义过年”,时代的一个缩影
淘宝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时代变迁的身影。
早从几年前开始,许多年轻人就开始纷纷感叹“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这种“淡”,一方面是因为节日在今天已变得稀松日常,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许多过去的春节仪式似乎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新的时代,需要用新的仪式来填补空白。
我们也注意到,年轻人开始对这类新过年方式表现出更高的接受度:经过去年一整年的洗礼,眼下不少年轻人已经开始对线上学习和办公习以为常。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也让他们相较以往,更容易接受通过远程视频、抢红包、网购年货等方式实现与亲人们的另类团聚。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轨迹时常在哪里出现,那里就会大概率产生“新年俗”。举个例子吧,在不少90后的脑海中,“除夕看春晚”仿佛是已经具有漫长历史的习俗。但事实上呢?
这个“年俗”出现的时间只有不到40年,它的成型是因为电视这个“基础设施”的普及,随着媒体内容的成熟走入千家万户,最终慢慢成熟的。
谁说这样的年俗不能改变呢?
从“支付宝五福”到以互联网平台为主力的春晚红包,再到电商平台推出的各类年货节,互联网平台正在重新定义人们的过年方式,并展现出创造大量“新年俗”的实力。
而这其中,淘宝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重新定义过年,是淘宝的力量,是互联网时代的力量,更是中国转型时期文化迭代的一个生动缩影。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