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无锡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上,我们注意到了一个概念被再次强调:
更快迈向“大无锡”时代。
其实“大无锡”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伴随着“锡澄宜一体化”的深入,不少民众也会纷纷发出畅想:
这三者“抱团发展”是不是更有力量?
2020年无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70.48亿元,其中江阴市为4113.75亿元,宜兴市为1832.21亿元,无锡市区各板块总量为6424.52亿元。江阴宜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级战略;2020年,苏锡常三市签署合作一体化备忘录,两件足以载入史册的事情告诉我们,城市的未来一定是相互联动发展的。
盘点一下#那些年江阴、宜兴与无锡的“梦幻联动”#:
无锡的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但是恐怕人都不知道,明慈医院和它旁边的明泰百货都是由江阴的上市公司江南模塑投资建设的。
还有华邑大酒店、云蝠大厦、阳光城市花园、蠡湖壹号都是江阴的企业家们当初投资建设的。
无锡的凯宾斯基(现在改成皇冠假日了)背后的老板是宜兴人裴杏明。
……
江阴、宜兴、无锡之间的互动,其实从来不少。
PART 1|壹
两地一体化,从目前中国城市的实现过程来看无非有两种情况:
一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区划调整,即撤县(市)划区,或两个平行的地级市合并。比如,吴江市撤市,设立苏州吴江区,金坛市撤市,设立常州金坛区。
二是自下而上通过“铺路架桥”的形式来实现,比如昆山花桥,就通过上海地铁11号线融入上海。
虽然“江阴撤市设区”在民间议论纷纷多年,但毕竟只是坊间流传,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通过S1线实现无锡主城和江阴的同城化,才更为实际。
到2017年,江阴已经建成了大大小小的12条南北向主干道,但是跟无锡打通的并不多,对于锡澄一体化的进程来说其实已经受到了影响。
所以,S1线什么时候可以动工,万众翘首以盼。
十年时间,这个项目终于落地了。
因为锡澄S1线的开工建设,真正把锡澄一体化推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当时国内第一条跨省地铁线路——上海地铁11号线开通后,昆山整座城市踏入飞速发展通道。2019年,上海市GDP突破38155亿,高居全国第一;在上海旁的昆山,20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第一位。
由此我们也可以说,S1线也会是开启锡澄宜一体化的一把金钥匙。
S1线最大的意义,是将无锡主城与江阴主城之间建立了联系,而地域空间的联通也就意味着背后资源的联通。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无锡主城和江阴的人口近618万,等到S1线在2024年通车后,如果将无锡主城区的人口定义为618万也不为过。
这一规模中蕴含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不言而喻,后续将带来的是一个万亿级别经济体的深度融合和618万人口红利的共享。
怎么说?
S1线起自江阴外滩站,终自堰桥站,与无锡地铁1号线接轨,随着接下来无锡地铁4号线的开通,与1号线接轨等于说已经完全接融了无锡主城区。
江阴外滩站、中山公园站、汽车客运站、江阴高铁站、南闸站、江阴南站、青阳站、徐霞客站。
徐霞客站和江阴外滩站是s1线最重要旅游观光地方,包括了徐霞客故居、徐霞客公园、江阴要塞旅游景区等等。全国各地,尤其是长三角各市的游客只要在无锡火车站坐1号线到达堰桥站,再换乘S1线就可以饱览徐霞客当年的“文化苦旅”。
江阴中山公园站是江阴市中心城区核心范围有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山公园、学政文化旅游区、银泰百货、江阴购物中心、江阴文庙等。
可以说,只有S1建设好,提了这么久的“锡澄一体化”才真正有了进展。
PART 2|贰
同理S2也是如此。
有江阴作为示范先例,锡宜一体化只需要按部就班操作就好,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不同于江阴与无锡土地接壤,宜兴在地理位置就有些许“尴尬”——常州在中间一横,使得宜兴成为了无锡的“飞地”,并且,不同于江阴与无锡有着工业的互动纽带,宜兴的知名度源于宜兴紫砂、宜兴竹海、宜兴善卷洞,与江阴用工业和产业打响知名度还不太一样。
去年11月,S2号线正式定于今年全面动工,传了近10年的锡宜一体化正式开启了进程。
S2号线途经无锡硕放、太科园、经开区、山水城、马山、宜兴周铁、芳桥、城东板块,两次穿越太湖。其中宜兴周铁镇、无锡山水城、经开区以及太科园新安等板块,刚好纳入锡宜一体化半小时生活圈。
在30分钟通勤的定位下,无锡人想去宜兴竹海或者龙背山玩,将会变得十分方便,宜兴东氿大道沿线大量居民,休闲娱乐也不再局限于青阳古街,乘坐S2号线即可到达惠山万达。
今年,无锡市政府发布了投资项目三年计划( 2021—2023年),其中包含多个无锡通往江阴和宜兴的交通利好:
2022—2025:新锡快速路(锡虞路—江阴界)新建工程
2022—2024:凤翔快速路(北外环—江阴界)工程
2021—2025:锡宜高速改扩建
2021—2027:盐泰锡常宜铁路
2021—2026:市域S2线
事实上的确如此,只有把路先打通了,“同城”才可能真正到位,否则都只是空谈。
PART 3|叁
不过真正让宜兴与无锡市区建立起“亲密关系”的还是归根于2019年宜马快速通道正式开工建设,成功打破不相连的地理格局。
去年年底,位于宜兴周铁镇的大拈花湾正式开工,这个总投资200亿元的省重点文旅项目可以说让锡宜文旅融合发展的迈入了厚积薄发的进程中,甚至两市称其为锡宜一体化的“桥头堡”工程。
随着宜马快速通道的建设,拈花湾项目的落地,打开了周铁镇发展的新窗口。
再加上太湖湾科创带的规划,让宜兴有了大力发展科创产业,融入108米的环太湖弧线的机会。
在周铁镇上,近22公里太湖岸线关闭了100多家化工企业,取而代之的是聚集了众多高科技产业的园区,今年年底,周铁有望实现“无化区”目标。
与宜兴周铁一湖之隔的马山主要聚集了生物医药、生命科学以及度假旅游等产业,而锡宜一体化战略让太湖西岸的这座小镇成功接收到了直线3.6公里外的资源辐射:
今年4月,宜兴市和滨湖区展开了深度合作,共建宜兴市生命科技产业基地,将通过5-8年时间,集聚100家以上生物医药企业。
这个基地,就落在太湖对岸的周铁镇。
得益于锡宜一体化的建设,太湖湾西岸这个小镇正在成为投资热土。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高技术企业里有很多高层次技术人才,原来他们买房置业可能只会考虑公司就近的地方,但隧道贯通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双向流动。
在马山工作,也可以考虑在宜兴买房,太湖新城、市区、马山的资源流动,将各沿湖板块连成一体。
PART 4|肆
如今,锡澄宜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
这次全会提出了“大无锡”,表明了无锡的决心,将“大无锡”升为一种战略。
现在区域的规划也已经出来了:
无锡惠山新城、江阴徐霞客休闲旅游度假区和青阳镇区为锡澄协同发展区启动区,宜兴周铁镇、大拈花湾、马山街道为锡宜协同发展区启动区。
加上轨道交通在锡澄协同发展区的核心区域穿城而过,两地协同发展可以说是如虎添翼——S1线一路往南连上地铁1号线,将串联起霞客湾科学城、梁溪科技城、太湖新城。
“一体化”的时代列车已经启动,往后这样列车只会提速向前。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锡澄锡宜一体化滞缓,过去无锡市域范围内不同程度上存在产业“低小散乱”、城乡空间支离破碎、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等深层次问题。
之前我们就表述过这样一个观点:
无锡现在有一个新的“江湖梦”。
南濒太湖,北通大江,江湖之间,是一盘大棋,城市间的比拼,本质上是一场资源争夺战,连自身的资源都整合不好,遑论其他?
无锡需要江阴、宜兴的深入融合,江阴、宜兴更需要无锡作为自己通江达湖、左右逢源的后盾。
尤其是在产业政策和资源方面,江阴和宜兴的企业借助“大无锡”乃至“太湖湾”概念,将有更大的空间,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支持。
无锡GDP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从排名上看,与无锡数据相近的城市有宁波、青岛、长沙、郑州。
但这几大城市都分别有属于自己的经济圈,而无锡没有,最大的原因除了无锡行政级别较低外,无锡经济辐射能力弱是另一重大原因。
现在,无锡正在努力增强着这种辐射能力。
比如,江南大学如今在江阴和宜兴都设立了分校区。
无锡为宜兴带去了无锡外国语学校,落地了江南大学研究生院。等宜马快速路建设完毕,从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到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
2019年,中环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基地落在宜兴,助推了无锡形成“原材料在宜兴、芯片制造在市区、封装在江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闭环……
击破交通的阻碍,只是“一体化”和“大无锡”的第一层,更深层的,是构筑起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的产业链同城化。
因为“一体化”不是“同一化”或者“同体化”,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也让生活在三地的民众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一体化”之后的新幸福。
这才是一体化、大无锡的真正含义。
(本文作者:王歆怡 奔流财经社)
更多精彩文章,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奔流财经社」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