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对话姑苏实验室:跑好科技创新“第二棒”
奔流财经社
2021-09-28

2020年6月30日,是这一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书写苏州科技创新历史的崭新一天!30多位国内外院士、专家齐聚苏州,共同见证“姑苏实验室”挂牌成立,扬帆起航。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在很多时间、很多场合都听到姑苏实验室的名字,它逐渐成了苏州科技创新的一种象征,一种现象。


在今年新华社对于姑苏实验室的一段采访中,我们也能看到姑苏实验室提出了对于自身定位与追求的更高标准:“姑苏实验室,不做现有实验室的复制品,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 不谋而合的是,此前苏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苏州将兼顾“顶天”和“立地”融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努力为苏州乃至江苏未来发展提供原始创新的源头供给。


这样一个“顶天立地”、“不做现有实验室复制品”的实验室,究竟有着怎样的现实面貌?


带着对姑苏实验室的诸多好奇,本月,奔流财经社前往苏州工业园区探访了姑苏实验室,在直接对话中感受这个实验室的创新之处。


PART 1|壹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我们似乎总是习惯性地将实验室与传统科研单位画上等号,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在姑苏实验室战略规划部部长李顺峰看来,一般的机构都是先选人后定事,但在姑苏实验室,更多的项目是“事比人先”。


很直接的一点不同便在于:传统科研单位习惯于分散自由的研究探索,其承担的项目很多来自负责人的个人兴趣或是上级部门的科研需求,但姑苏实验室更多地是面向国家战略层面的需求,项目先行成为鲜明特色,往往是先确定项目,再匹配找人才。


但什么样的项目更容易获得姑苏实验室的青睐呢?


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姑苏实验室执行主任杨辉便透露过,结合实验室的战略规划、学科规划和企业需求,一般会选择重合的部分立项:其中,既有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前瞻性需求项目,也有寻求突破战略“卡脖子”问题的技术项目。


这也与在姑苏实验室官网上“顶天立地”四个大字互相呼应起来。所谓“顶天”,即瞄准国家重大战略、世界科技前沿,而“立地”,则是脚踏地方产业发展应用实地。这样的三端关联,在姑苏实验室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李顺峰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姑苏实验室的战略定位——是向上对接大学、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向下牵引企业的研发机构。


从“技术成熟度”层面具体细化来说,科学与技术知识成果、实验、模拟与工程化、产品化等问题被分为九个等级,一般而言,高校的研究技术成熟度在0-2,而企业多数从事技术成熟度7-10之间的工作,唯独中间地带很少有机构涉猎,这样就容易造成一种“断档”,使一些前沿的科技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而无法落入应用层面。


“科研成果不该被束之高阁。” 李顺峰表示,从上游的前沿科研成果到成为最后的产品落地,概念到工程的转变并不容易,而中间的定向基础研究研究地带便是姑苏实验室的负责区域,“我们需要在前端的科研成果中选择有未来产业潜力的,进行相关的定向基础研究和竞争前技术的研发,相当于把链条串起来。”


姑苏实验室的使命,不仅在于聚焦原创性和颠覆性的研究,也在于全力打造贯通从基础科学发现、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前期的完整创新链。


李顺峰告诉我们,一般而言,从一个基础研究到做成最终的产品需要十年,但在姑苏实验室的联合模式下,这一时间或许可以减半。而所谓的“联合模式”,其实也就是前端科研、姑苏实验室以及企业三者,在基础研究——最终产品的创新链条上实现精准分工。


术业有专攻,上游科研机构主攻前沿技术,企业赋予市场灵敏度与部分研究资金,姑苏实验室聚焦定向基础研究,打通从理论到工程的壁垒。


而众所周知,科学家的科研思维与企业家的商业思维常常是大相径庭,优秀的科学家并不一定会成为成功的企业家,或许就是科学技术问题和产品市场问题的碰撞。从这个角度来解读姑苏实验室,似乎又能找到一层很有意思的定位:


姑苏实验室很像是两种思维中的变频器,让科学家能够听见产业最前线的需求声音,从而与身处产业化一线的优秀企业联合作战,让两种频率并不统一的声音产生共鸣。在这样的过程中,产学研也真正实现了贯彻的合作,形成一种创新生态。


“实验室坚持问题导向,我们提出科学前沿是靶场,国家任务是靶盘,产业需求是准星的立项原则,这样既保证了项目研究方向契合产业需求,又能保证科研的高度和水平。”


在李顺峰的介绍中,我们也获悉,省内的一些产业资本前期也会介入技术产业化,以提高技术转化的成功率。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姑苏实验室的存在,一些对前瞻性科技需求更强烈的中小型的创新型企业、高科技创新公司,找到了对于前沿技术更为便捷高效的合作途径。据了解,在姑苏实验室去年启动的一些项目中,企业共投资了6亿多进行前瞻技术的研究。


李顺峰告诉我们,一些龙头企业的需求,也代表行业最前瞻的思考,在姑苏实验室,企业和实验室各出一半资金,分阶段投入。项目分阶段的里程碑达成后,再继续投入,双方共担风险,共同开发。企业在项目成功完成后的三年内将技术实施到生产和产品中,实验室即将知识产权无偿转给企业,绝不让成果变成“锁在抽屉里的文件”。


PART 2|贰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材料科学是产业发展的底层支撑。


苏州选择材料科学建设姑苏实验室,是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和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其研究方向,正是基于需求导向。


江苏是材料需求和制造大省,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全省新材料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15%,而苏州在全省的比重达20%。不仅于此,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苏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化合物半导体、功能纤维等领域甚至领跑全国。苏州还有着厚实的产业“家底”,是制造业大市、工业大市,对高端材料需求旺盛。


苏州拥有35个工业大类,涉及167个工业中类、489个工业小类,是我国制造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3.34万亿元,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3.4%,规模以上新材料制造业企业超750家,全省占比达20%。


一句话,苏州立足材料科学建设姑苏实验室,恰逢其时。


材料也是个很宽泛的领域。姑苏实验室当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材料、能源环境材料、生命健康材料等,目前首先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逐步开始重点布局。


据悉,电子信息领域集中了众多“卡脖子”问题,因此,实验室先行启动了电子信息材料领域的项目研发,占去年项目总数的89%。在李顺峰看来,即便是专攻材料科学领域,在不同的细分材料领域,仍有轻重缓急之分。


他表示,苏州在材料科学具体方向的选择上,既要立足苏州需求,也要对接国家战略;既要有现实考量,也要有长远谋划。之所以电子信息领域成为第一个重点布局的对象,也与电子信息优良的基础与新领域的技术前沿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电子信息产业是苏州的支柱产业之一,是首个产值破万亿的产业。而且这是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从其他角度来说,这个领域的先进研究也可以对其他行业的一些交叉学科、交叉领域带来新的机会,这些都是我们首先启动电子信息领域材料研究的重要考虑因素。”


立足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的发展始终紧扣“三大需求”,除了产业链安全需求层面的电子信息类材料以外,国家战略需求层面的智能环境感知与适应材料,行业未来发展需求层面的类脑计算、人工智能、核心设备、量子计算等,也都进入布局状态。


虽然仅成立一年多,但姑苏实验室已在机器视觉系统基础器件、人工智能材料大数据、量子级联激光器三个方向取得重要进展。截止2020年底,立项项目涵盖MEMS/NEMS、化合物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装备、AI+材料与器件、电子化学品等领域,并申报了多项国家项目。


PART 3|叁


姑苏实验室的与众不同,从“姑苏”二字或许也可见一斑。与省内同批争创国家实验室的紫金山实验室与太湖实验室相较,姑苏实验室是唯一一个取名以城市的实验室,颇有一种“以一座城市之名,打造一个顶级实验室”的独特浪漫。


而苏州,也确实有这样的强劲实力去支撑这般别样的浪漫。


熟悉苏州的人,对于苏州的制造业实力大多有所耳闻。


就在今年3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名单中,苏州市纳米新材料集群入选,苏州也跻身全球八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无疑又为这片制造高地上的“姑苏力量”再添一笔重磅。


稳居全国前列的排名自然是闪光点,但真正令“苏州制造”成为经久不衰代名词的,则是背后的创新。


在“苏州制造”的名片响彻长三角时,创新早已成为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城市肌理。


据悉,2020年,苏州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分别达到51%和55.7%。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772家、净增272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0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6万家,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认定独角兽培育企业102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三。


事实上,姑苏实验室的“城市之名”,绝非一份浪漫可以概括,更是一种从“制造驱动创新”向“创新驱动制造”进阶的美好愿景。


制造高地与创新氛围的实力结合,给姑苏实验室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和苏州产业发展需求的交汇点上,姑苏实验室的未来,同时也是苏州转型的一大重要载体。


而姑苏实验室的存在,也加速了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为代表的相关科研机构与苏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材料优势学科力量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创新,全球材料科学领域优势资源的引进和集聚也令这片姑苏城的“材料声音”与“创新印象”更为丰富多彩。


而谈及姑苏实验室的未来,在李顺峰的眼中,这是“实验室的建设和影响是五年、十年乃至更为长远的未来能逐渐看到效果的。”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姑苏实验室的未来势必要以长远的眼光去布局和奋斗


“我们希望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集聚3000名以上的科研、技术及管理人才,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创新策源地、新材料领域国家战略性科创基地,成为国家实验室,跻身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行列。”


结语


一直以来,国家实验室都是各省实验室的冲击目标,这是“国之重器”的象征,是科技水平在某一维度达到顶峰的崇高荣誉,姑苏实验室也不例外。甚至自诞生之初,姑苏实验室便被赋予了争创国家实验室的使命与厚望。


2017年,科技部明确表示“将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在重大创新领域启动组建国家实验室”以来,各大省份已相继以“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为目标,组建省实验室。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3月份,全国各地已有60余家省实验室正式揭牌或启动筹建。


在这样的棋面中,姑苏实验室与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被提上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稿重要议程,自然备受瞩目与期待。而三者中,姑苏实验室是唯一一个以城市名义取名的实验室。


姑苏实验室,一个城市的期待……


专家声音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毅

中国应该是全球产业链最全的一个地方,但中国的材料存在的问题就是关键材料都被国外垄断,而我们的材料还是中低端的,附加值低,损耗资源比较严重,而且材料的产业同质化问题也很严重,姑苏实验室以材料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为主要的研究领域是非常准确的。


专家声音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樊春海

生物医药产业链在苏州布局完好,苏州在互联网技术和生物技术融合方面能做更多事。下一步,苏州可依托姑苏实验室,做科学研究前期探索,通过产业整合,在相关产业上快速突进。


专家声音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

建设国家实验室,蹚一条路出来,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姑苏实验室要做这样的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刘纯 黄敏艳 奔流财经社)

更多精彩文章,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奔流财经社」


对话姑苏实验室:跑好科技创新“第二棒”
奔流财经社
常州起势
奔流财经社
今天无锡身在何方,明天无锡去往何处
奔流财经社
持续擦亮“太保服务”品牌 太平洋健康险第四届客服节开幕
奔流财经社
梁溪原力觉醒,别忘了这里本就是无锡的工业之魂
奔流财经社
能耗双控,澄星停摆
奔流财经社
精选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