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悬着的心,可以稍稍放下了。
12月6日,苏州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信“苏州发布”一篇推文瞬间冲上“10万+”,标题是:《苏州市疫情防控重要工作提示(2021年第15号)》,第一句话就是:
截至目前,我市“11·25”关联疫情管理期限已满14天,所有相关人员连续采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相关场所的物品和环境采样检测结果也均为阴性。
我市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
苏州用这种方式,低调官宣了自己“11·25”关联疫情已基本“翻篇”。嗯,很符合苏州的风格。
备受关注、全网期待的“寻宋江南之旅”可以约起了,网师园6日起已正式恢复开放,吴文化博物馆也于7日恢复开放,秋意正浓之际,不仅去玩,还可以吃,胥城大厦的奥灶面,陆顺兴的两面黄,小巷里的藏书羊肉,想想都馋。
神奇的苏州。这一波突发疫情意外,杭州、徐州都纷纷中招,只有苏州金身不破,数据显示,自11月25日以来,苏州全市累计检测核酸样本11.2万份,其中环境样本1735份,结果均为阴性。
更神奇的是,这波突发疫情意外,因为三个上海姑娘的游玩路线浓厚的人文气息,因为苏州人乐观而又从容的网络舆论,也因为苏州宣传部门积极妥善的应对,苏州媒体温情、智慧的表达,一份流调轨迹神奇地变成了一张小众、内涵的江南寻宋地图,一次本来似乎更像“危机”的意外,就像网友评论的那样,神奇的变成了一次最好的城市形象宣传。
不但宣传了苏州大气、包容的形象,还吸引了上海、杭州媒体的回应,长三角兄弟城市就此开启了一波温情互动,从一个城市的宣传变成了一个区域的整体形象展现,可谓善莫大焉。
说实话,在大家都在转发“待无恙,君再来”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有点担心的。
我担心苏州会突然冒出来一个确诊病例,那样的话,真的就像别人说的,之前所有的人文表达、温情脉脉都会变成一种“轻佻”,一种在疫情面前不负责任、不够严肃的表现。
“你愿意一波疫情的出现,变成地方文旅宣传的契机吗?”
瞧这话问的,在真正的危险面前,没有人愿意。
但我也知道,苏州不会弹“坏事变好事”的老调,苏州也不需要这样的“危机公关”来出圈。
这样的表达,就是苏州本身的风格,不会因任何意外而改变。
现在这种担心消除了。
但我同样知道,为了这个“无一例阳性”,苏州显示出了怎样的极致和耐力。
11月25日,面临突如其来的情况,苏州第一时间启动市、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全面开展调查检测和隔离管控。
13个小时后,苏州完成两万多份核酸报告,一千多个密接人员隔离;一天之内,全市发布6份通告,完成四万多份核酸检测报告。
苏州流调队伍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感染者全面信息调查。
快,准,严,苏州捏牢了这三个字。迅速开展流调溯源,严格落实人员场所管控,全面做好社会面防控,做好相关场所人员保障服务,一个不拉。
在此期间,苏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每天召开视频调度会,通过督查组每天察访通报、各地自查补漏,坚持“问题不过夜”。
疫情防控得好不好,关键还要看织的“安全网”密不密。
比如之前的全民核酸检测演练,苏州一路演练到了乡镇街道一级,全市所有镇街道全覆盖演练了一遍。这种下沉到最基层的全覆盖演练,内行人才知道要耗费大量的精力的,其难度不亚于一场实战。
苏州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还用上了苏州神器“苏周到”,苏州人在这个APP上进行预登记,通个这个预登记,一旦需要全民检测,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什么时间到哪里检测,可以有效避免遗漏和扎推。
再比如说疫苗接种。这种疫苗移动接种仓,随叫随停,随时接种,苏州首创,全省推广。
截至12月6日12时,苏州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超2515万剂次。
全苏州12-17岁人群首剂次接种率、18岁以上人群首剂次接种率、全人群首剂次接种率、全程免疫接种率和累计接种剂次数,五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免疫屏障”构筑得扎实不扎实,在这个时候才能看出来。
苏州的朋友还告诉我一个细节。
苏州的户籍人口744万,常住人口1275万,人口总规模超1700万。在此次疫苗接种统计测算中,苏州坚持按实际居住人口数,这一最大数作为“分母”来测算,力求推动建立最大范围的免疫屏障,形成更安全的保护效果。
这,就是苏州人做事的风格。功夫下在平时,良心隐于细节。
用不着临阵磨枪,也用不着急急忙忙。
还有一个细节。11月26日下午,因疫情防控需要,苏州十中两个班级的61名同学被集中隔离了。
防疫不停学、隔离不隔教。苏州迅速为孩子们排出课表,制定了“成长七日”方案。七天的隔离生活,从开始的“担心、彷徨”,到“自理、自觉、锻炼”,再到离开时的“不舍”,61个孩子在经历了全社会科学、周到、严谨的防疫保障后,也收获了一段难忘的成长经历。
冥冥中,仿佛是一种巧合,据说这次游苏三女就是当年苏州十中的高材生,现在是大学教授。
总之,如今的苏州让我感觉到了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不仅是两万亿的GDP,不仅是实际上全球的第一大工业城市,不仅是开放包容,外来人口831万,是江苏第一大移民城市,这种力量,还深深植根于江南文化,在一个多元、开放、高科技的现代苏州体内,还有一个传统、精致、温情的江南苏州,既矫健有力,有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干劲,同时又安定平和,严谨细致,始终保持着对人的关怀。
就在苏州疫情防控“急平转换”的时刻,苏州官方还是在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严而又严抓好组织领导,科学精准抓好研判预警,科学合理抓好统筹调度,持之以恒抓好能力建设;
针对近期将开展双12购物节、国际设计周等活动,一再提醒广大市民继续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六还要”,毫不松懈。
11月30日下午,江苏省委常委、新任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到任,新书记到苏州召开的首场会议,就是主持召开市委会议部署疫情防控。
会上,曹书记重申了常态化防控措施的重要性,提出“每天测温查码戴口罩,从我开始检查起”。
另一方面,从这次“待无恙,君再来”的传播案例来看,苏州的这种力量更是融入了整个长三角一体化隆隆的进程伟力,唤起了长江文化带内长三角各大重镇之间血浓于水的共同体意识。
以此为契机,苏州必将以更大作为在一体化进程中绽放出自己的独特光芒。
在一轮又一轮竞争和发展中,苏州没有靠别的,靠的就是这股力,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不盲目自大,始终自信,始终豪迈,越发成熟。
这样的苏州,我爱了。
◆图片:“寻宋之旅”中的紫金庵,位于苏州吴中区太湖东山,始建于唐代,清代重修。主要建筑虽仅为一殿一堂,但它因有南宋民间雕塑名手雷潮夫妇塑的“精神超忽,呼之欲活”的罗汉像而声名远扬。有这样一个说法:“天下罗汉两堂半。”意思是中国的罗汉塑像艺术价值最高的有三个地方:苏州东山紫金庵的一堂,甪直保圣寺的半堂,济南长清灵岩寺的一堂。苏州,独占一堂半。(摄影:橘涂初四)
(本文作者:奔流财经社 刘纯)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