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不生产超级富豪的义乌,却搞好了共同富裕
奔流财经社
2022-02-15


从小地方崛起,创造“从无到有”的神话,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版图上,永远是浓墨重彩的存在。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深圳,还有我们今天要说的——


义乌。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认定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数据显示,去年1-11月,义乌市实现出口3351.2亿元,占到了全市进出口总值的94%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超市”。


而难以想象的是,四十多年前,义乌还是一个三面环山、地瘠人贫的落后地方,人均年收入只有88元。


那时,行走在义乌狭窄的街巷上,看着那些低矮的木屋,几乎没有人敢去想象义乌会创造出一个如此“财富涌动”的未来。


如今,义乌脚下的狭路早已变成了通向财富与梦想的机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户与创业者前来。浓重的商业氛围让这里的“创业密度”持续提升,高达73.4万户的义乌市场主体便是极好的佐证。作为市场大市,义乌市场主体从2010年的15.3万户猛增到如今,市场主体总数翻了两番不止。


一切都在不断提醒人们,义乌这座城市拥有着多么充裕的致富机会。



PART 1壹  

鸡毛真能飞上天



2017年,一部名为《鸡毛飞上天》的国产电视剧凭借口碑迅速引起人们关注,剧中的主角们正是义乌商人的一个个缩影。


片名取“鸡毛”,也正是因为义乌的“兴商建市”,得从一片鸡毛说起。


义乌土产红糖,清朝乾隆年间以来,很多农民用红糖制成糖块、糖粒,挑出去换鸡毛。“鸡毛换糖”,成为当地农民安命度日的一项重要副业。有时为了多点收益,也会在糖担里会放一些妇女所需的针线、脂粉、木梳等。


换啊换,“鸡毛”和“糖”的交换逐渐演变成了各种小商品的交换,也就有了义乌市场的雏形与萌芽。


1982年8月,时任义乌县委书记的谢高华顶着巨大的压力,做出了一个或许是他一生中对外界影响最重要的决定:


开放小商品市场,以红头文件的方式提出了“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


其中,“允许从事长途贩运”与当时的中央文件相离,其余几条也并无法律依据可循。这些如今看来再寻常不过的“允许”,在当时堪称历史性的突破。


同时,为加强对市场的管理,1983年7月,义乌县政府投资58万元,建造起一个占地220亩的摊棚式市场,这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专业市场。


接连的举措显然释放了巨大的市场潜能,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也应运而生。


同年十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决策后,义乌县便提出了“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后撤县建市改称“兴商建市”。


自此,义乌小商品市场迅速发展。凭借“货多价廉款式新”,以义乌为圆心,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名气持续扩散。


到1984年年底,已经传到了上海《文汇报》记者沈吉庆的耳中。


“听熟人说,在浙江有个叫义乌的地方,一种新颖小商品或新技术只要在国的城市商场出现,没过多久,人们就可以在那里的市场上找到。”


这瞬间引起了这位记者的极大兴趣,在义乌探访并以自身的见闻经历写了一篇《小沟里的大市场》。


这几乎是80年代中国民营经济成长的标本。


比起我们现在常说的产业基础、政策扶持、人文素养、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客观条件,在改革之初,观念的解放具备着无可匹敌的力量,一个地区是否具备改革创新的魄力与执行力,对发展有着近乎决定性的影响。


发展到现在,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已拥有7万余的摊位,涉及43类行业,1900种大类商品、40余万种的商品,最高规模时市场从业人员20余万人,每日客户也达到20余万人。


近年来,义乌更是抢抓“互联网+”机遇,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打造特色鲜明的县域电子商务经济体,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电子商务百强县第一。2021年,义乌电子商务交易额已高达3715.05亿元,同比增长18.89%。


就像鸡毛有了风就能飞上天,时代给了义乌发展的可能性,他们也抓住了历史机遇,大干特干。



PART 2

富得均衡



说义乌富裕,或许没人会有异议。


2021年义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7468元,放眼全国县市,这样的收入水平也是保持领先的。


在这个看起来遍地都是老板的县城里,“富”或许的确称不上稀奇。稀奇的是,在浙江省的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和各类富豪榜中,我们很少见到义乌商人的身影。


人均收入是领先的,群体业绩是优秀的,顶尖富豪?竟然是稀缺的。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义乌的富裕有点儿“均衡”的意味,至少不是很两极。而立足于“共同富裕”的角度来看,这一点弥足珍贵。


常言道: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富裕”的关键显然在后半截。


1999年,曾有义乌相关媒体记者来到海拔800多米的“飞地”上溪镇原仙坪村拍摄。山峦迭起之间,这里交通不便,信号不灵,难发展经济,居住环境也艰苦。


而近年来,得益于义乌下山脱贫和异地奔小康工程等一系列致富举措,被列入首批试点村的仙坪村一改从前的灰头土脸,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和楼角村合并为馨苑村后,人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相较于1999年翻了约70倍。


而从村集体资产负债8.6万元到如今集体资产达8.9亿元,城西街道七一村的集体致富生动地向我们展现出义乌乡村实现“民富村美”的另一大秘笈——因地制宜助力集体经济增收


如今,义乌城西街道七一村的党委书记何德兴,每逢假期看到七一生态园里络绎不绝的游客,便能乐呵上好几天。悦目的,是生态园里的好风光,而真正赏心的,还是因为这个由全体村民一起入股支楞起来的生态园为村民们带来了集体收益,也带来了更富的生活。


我们看到,义乌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连续九年呈缩小态势。


在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连续15年保持全国各县市第一的基础之上,义乌的城乡差距优于浙江全省的平均水平,乡村致富便是关键。





PART 3

富得均衡,秘密在哪里





回看义乌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义乌由“鸡毛换糖”开始,逐步形成市场优势,并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也实现了资本的积累,便于义乌市场进一步扩大,使第三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结合义乌的综合发展来看,这样的市场建立是很具有“义乌特色的——


个体和私营经济始终在发挥积极作用,个体经营者的资本越积越多,“蛋糕”越做越大,而从市场整体来看,越来越强的聚集效应也使得商业资本也在向工农业生产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拓展,以商促工、以商强农、科教兴商,推动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义乌的市场背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


更关键的保障,在于义乌有一套自己的财富分配社会链。


因为有了专业市场的先发优势,义乌企业很容易形成链式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企业集群。义乌正是将巨量的市场主体通过企业链在整个社会财富的大蛋糕中嵌入自己的分配体系,来实现在财富分配上的均衡。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被称为“撇脂定价”的策略,当新产品进入市场后,经营者会有意识地把产品价格定得远高于成本,使其能在短时间内把开发新产品的投资和预定的利润迅速收回。


听起来,这样的定价方法与印象中义乌市场的“低端商品”特性是彻底相反,毕竟,义乌闻名于天下,靠的就是“价格低廉”。而在义乌,正是这样的定价方法与企业链结合起来,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


以义乌的饰品市场为例,一级企业通过产品研发推出第一波商品之后,通过“撇脂定价”的方式来获得最高的一部分利润。而紧随其后的二级、三级等其他企业,随着等级的下行,其所获得的价格体系也随之递减。


这样,对于社会财富贡献越多的企业,获取的利润也越多。


与此同时,因为形成了阶层明显的价格体系,义乌市场也能满足全球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需求。购买力强而对价格不敏感的客户会购买高价产品,购买力弱而对价格敏感的客户也能从等级较低的企业市场中以合乎心意的价格买到低价商品。


与客户的“各取所需”相对应的,是产品链背后不同层次的企业也都能卖出货,并且根据价格体系获取属于自身层次的利润。


以此,财富分配在义乌“市场链”和“企业链”的嵌套之下,实现了一种相对均衡的模式,几乎所有商户都能从中获得不同比例的财富,而很少出现“涝的越涝、旱的越旱”的极端情况。


当然,仅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是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目标,即便是有义乌这样的一套社会财富分配链,也不足够。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缺一不可。


实际上,为有效促进共同富裕,义乌市政府以社会保障职能为核心建构了一套社会保障安全网:制订出台就业创业相关政策积极促进新增就业;提高社保待遇,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在一次分配层面切实提升低收入群体的分配所得,在二次分配层面积极助推民生共享,这些都为义乌的“共同富裕”起到了重要的托底保障作用。


了解了这些,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义乌为何能“富得均衡”了。







参考材料:
1.《中国小商品城的崛起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义乌模式》,陆立军
2.《论“共同富裕”的义乌道路》,曹荣庆
3.《激荡三十年》,吴晓波

(本文作者:奔流财经社 黄敏艳)




不生产超级富豪的义乌,却搞好了共同富裕
奔流财经社
太平洋健康险联合西南财大探讨“保险+医疗”产业融合机制模式
奔流财经社
无锡,一个适合搞外交的城市
奔流财经社
长兴有股劲
奔流财经社
湖州不容易
奔流财经社
无锡为什么能
奔流财经社
精选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