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无锡掀起了一股消费热潮。
无锡市在国庆首日举行的“2021无锡太湖(金秋)购物节”启动仪式上,面向全市消费者派发首轮13万张、总额1000万元的政府惠民消费券,当晚8点30分,1000万元惠民消费券开启开抢通道。在短短6分钟时间内,消费券便已被一抢而空。
各个商场、综合体的成绩也非常亮眼:
大东方百货七天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2%;茂业百货七天销售额较去年增长16.8%;锡山区6家商超类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4%;惠山区惠山万达、百乐广场两家商业综合体人流量较去年同期平均增长27.5%,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平均增长14%;宜兴万达日均客流达5.3万人,同比增长106%,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121%……
节日里,住餐消费表现一派红火:
泓历皇朝酒店餐饮收入同比增长54.8%;锡州花园酒店餐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7%。湖滨商业街、溪南公馆等重点商圈内日料、火锅、烤肉等人气旺店假日高峰期生意火爆,常出现排队候餐景象。
假期前三天,68家单位在太湖广场联合举办创意亲民市集,既有亲民烟火气,又有潮流都市范。市集囊括了城市板块、非遗老字号、潮流新文创、电商体验、都市露营五大板块。在非遗老字号展区,惠山泥人厂的现场手捏、彩绘工艺展示,任氏堂的非遗产品梨膏糖以及小热昏表演,王兴记吸收港式茶点手艺推出的各种创意点心大受欢迎。
数据显示,整个“2021无锡太湖(金秋)购物节”期间,预计全无锡将举办5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消费让利30亿元。
商务部门的人感慨:好久没有看到无锡出现这么火爆的消费场景了!
太湖(金秋)购物节,成为这次无锡致力打造的一个响亮品牌,而更具意义的是,无锡还顺势发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无锡市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未来三年,无锡将以提升消费贡献度、消费创新度、品牌集聚度、时尚引领度、消费满意度为着力点,加快提高城市消费资源配置和创新引领能力,加快融入长三角消费市场,加快打造接轨国际、惠及民生的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到202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达到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
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无锡有这个实力吗?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核心功能。今年 7 月份,经国务院批准, 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乍一看,无锡和这些城市相比差了一个量级,但也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
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无锡有经济体量和市场规模的优势,有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有产业配套完善的优势。多年来,无锡经济蓬勃发展,常住人口持续增长。2020 年全市人均 GDP 力压北上广,位居全国第一,渐增的人口基数和经济实力为无锡消费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当然,无锡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短板,也面临着挑战。如社消零总量、均量偏低,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品牌号召力不强等。特别是一些高端的消费,还是会外溢到上海、苏州这些城市。
是无锡人消费不起吗?当然不是。经济实力摆在这里,但在“供给端”上却有点跟不上。
换句话说,是整个城市的“消费气质”还没有出来。
怎么把这个“消费气质”打造出来?《无锡市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指引,建议大家有空时可以去读一下。我通读了全文,总结一下大概是这么三点:
1、突破建设传统消费中心城市思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在全国多个城市都提出并积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当下,无锡要脱颖而出,就要多点发力、积极作为,紧紧抓住无锡科技创新等城市特点,突破建设传统消费中心城市思想。这一点计划里已经说了,比如加快数字赋能消费升级,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零售模式等。
大胆设想一个场景,比如通过 AR、VR 技术让消费者直接看到一个果园是怎么培育水果的,消费者可以看到一棵棵果树,甚至某棵树上的某一个果子,然后直接下单,而果园则立即把这个水果打上标签,若干小时后,这个水果就到你手上了。
因此,无锡可以着力打造“智慧商业示范城市”,以科技商业创新和新技术消费应用为引领,结合物联网、车联网、深海实验室等特色,从产业链生态、智慧商圈、科技体验等方面,打造独具无锡特色和“科技引领消费”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不能再固守传统的“以物质消费为主”的消费理念,而要树立“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并重”的新消费理念。
三年行动计划里重点提到了,“支持会展助力消费”,培育打造国际家庭花卉园艺展、宠物用品展、快消食品展、汽车展、健康展、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一系列展会,这样的展会不但要搞,而且要搞出品牌,搞出影响力。
精神消费还包括做精做强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打造世界影视特色小镇”,加快打造“网红电商超级供应链平台”及“电影文娱衍生品开发平台”,嫁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影视IP资源,借助园区网红文商产品开发优势,打造联名爆款,这些都值得下功夫去好好培育。
10月1日“2021无锡太湖(金秋)购物节”启动仪式当天,无锡还宣布打造江苏无锡直播产业服务示范基地,打造多个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国直播产业提供服务支持,并引入全国直播电商资源为平台经济发展助力。
3、最关键的一点:要集聚高端消费要素,打造江南风韵的时尚之城。
无锡要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是纽约伦敦型的,也不是北京上海型的,而是“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何以体现专业、特色、区域?
江南文化就是最好的切入点。
无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一定要有无锡消费的特色。换句话说,不在无锡,我就没法进行某些消费。如果能挖掘出一大批有无锡特色的消费,一定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无锡的文化底色,就是江南,这也是无锡有别于其他大城市的重要“标签”。
“灵山”、“拈花湾”、“阖闾城”、“鼋头渚”等文旅大 IP如何继续深挖?
宜兴“陶都、洞天、茶洲、竹海”的优势如何进一步凸显,做好营销?
锡绣、泥人、留青竹刻能不能别再贱卖了,是否可以想想做成真正的奢侈品?
无锡的老字号能不能焕发活力,别再固收着原来的一亩三分地,加大一点创新?
越来越沉寂的鸿山,能不能扛起“吴越文化”的大旗,打造一点新模式?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时尚的。中国有这个自信,江南有这个自信,我想,无锡也应该有这个自信。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消费占GDP的比重日益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很可能会涌现出一批消费性的明星企业,也大概率会涌现出一批新型的消费型明星城市。
我甚至在想,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于无锡来说,其实就是一次“城市品牌”的重塑,通过“消费”这个最容易被人接受的手段,塑造出我们独一无二又易于理解且能打动人心的城市品牌。
更加增强无锡这座城市的服务意识,更加推动无锡注重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升级,更加促动各类市场主体以创新为引领打造自有品牌及“爆款”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输出更多的“无锡价值”。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东京不是一天建成的,纽约也不是一天建成。
无锡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梦也不会那么快实现。但它确实值得去争取,而在当下,尤其需要很多人,包括政府转变一些思路,真正把“消费”这件事重视起来,放到顶层设计中去规划,去协调,去推进。
(本文作者:奔流财经社 刘纯)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